大皖新聞訊 從“體檢”到“診斷”、“開藥方”,近年來,宣城市大力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市經信局借力宣城“工業大腦”創新型開展數字化診斷工作,在對規上工業企業進行數字化成熟度全面解剖的基礎上,已經對超過1500家開展數字化免費診斷服務,向690多家企業提供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目前宣城市已有超過270多家企業開展數字化改造。宣城市眾多工業企業在轉型中實現提質、擴量、降本、增效。
數字化改造為宣城工業企業帶來顯著轉變。
老設備的數字化改造實現降耗
4月13日下午,郎溪縣十字鎮,安徽萬方織染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里,一臺經過數字化改造的熱定型機正在將布料定型。“以前我們需要老師傅人工控制設備運行,現在只要把最優數值輸進去,就可以自動運行了。”該公司常務副總戴興保站在機器邊向記者介紹,不同的布匹種類,在熱定型機上對溫度、濕度、車速、風頻等都有不同的要求,即使是很有經驗的大師傅,也不能保證在人工控制設備時萬無一失。
2022年,在經信部門的指導下,萬方織染與宣城“工業大腦”合作,對熱定型機進行數字化改造,通過實驗獲取不同種類布匹需要的最優數據,輸入數據后,設備自動運行。戴興保介紹,數據顯示,數字化改造的熱定型機較以往降低天然氣消耗最高可超12%,他們計劃對全公司40多臺熱定型機進行數字化改造。
經過改造的熱定型機降低了天然氣能耗。
作為傳統制造業企業的萬方織染,其邁出的數字化轉型步伐,正在宣城市眾多工業企業上演。
從全面“體檢”到免費“診斷”
走進位于宣城宛陵科創城的5G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迎面而來的大屏幕就是“宣城工業大腦數據駕駛艙”,屏幕上可以看到宣城市以及各縣市區的產業概況、數字問診、數字工廠、產業地圖等信息。
這里正是由宣城市經信局和宣城市電信公司共同打造的區域型工業互聯網平臺——宣城“工業大腦”,可以針對企業在網絡化、信息化、數字化方面的不足出具有針對性的診斷報告,覆蓋生產流程數字化、場景工藝自動化、內外網改造智能化、企業發展協同化等各個方面,大大降低企業數字化轉型門檻。
宣城“工業大腦”已為超過1500家工業企業提供數字化免費診斷。
轉型怎么轉,先要摸清情況。2022年,宣城市經信局通過幾個月的時間,對全市1968戶規上工業企業的數字化成熟度進行了全面“體檢”,結果顯示,940戶企業達60分及格線,321戶企業達85分,被認為實現了數字化深度轉型。
通過“體檢”了解了大致情況,要想實現健康發展,進一步的“診斷”則必不可少。“借力‘工業大腦’,我們已經為全市1500余戶規上工業企業提供了數字化免費診斷服務,數量居全省第1。”宣城市經信局信息化推進科科長王莉告訴記者。
免費診斷讓企業更進一步的了解自身情況,下一步則是“開方子”。據介紹,目前宣城“工業大腦”已經為690余家企業提供了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其中270多家已經入駐宣城“工業大腦”,開始了數字化改造。
數字賦能助力企業實現新跨越
“方子”好不好,效果最重要。數字化改造已幫助宣城工業企業實現“提質”、“擴量”、“降本”、“增效”。
柏維力通過數字化改造貫通了研發、生產、管理和倉儲等業務系統,產品入庫合格率從91%提升到99%以上;南方化工泵業通過工業軟件應用有效縮短訂單交付和整機零件配套時限,平均產量提升了12%;萬方織染運用數字化對生產設備運行效率、故障率分析和回溯,改造后天然氣消耗量下降約10%,年節約費用約600萬元;宣酒集團依托產線生產數據采集,提升了生產和銷售的同步性,企業銷售同比增長31%……
雖然宣城市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評價體系已進入3.0階段,但轉型之路依然任重道遠。今年以來,宣城市經信局建立了2023年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項目庫,牽頭制定了制造業數字化診斷模板,對入庫的300余個項目組織專業團隊,分區域分行業深度診斷輔導,為全年推動400戶規上企業數字化免費診斷和完成300戶規上企業數字化轉型,打好堅實基礎。
大皖新聞記者 曹慶
編輯 陶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