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報》4月11日報道 早春時節,安徽省銅陵市東聯鎮蓮湖村承包大戶胡茂頭已經開始為新一年的農事做準備,忙著從附近河渠給魚塘引水,投放魚苗飼養,整理田地耕作。
“去年因為這里的河渠堵塞,一干旱,莊稼、魚塘就受影響,后來有人大代表提了建議,政府很快對河道進行清淤護砌,現在旱時能蓄水,澇時能排水了。”看著潺潺流水,胡茂頭對今年的收成添了許多信心。
一件件沾泥帶露的代表建議,正在讓“群眾的呼聲”變成“行動的哨聲”。自去年4月起,安徽省人大常委會以“關注民生提建議、五級代表在行動”為主題,組織開展“聚民意、惠民生”行動以來,全省12.4萬名五級人大代表深入基層一線調研走訪,截至12月底累計提出54.1萬余件建議,已辦結33.3萬余件,滿意率達95%以上,推動解決了一批人民群眾牽腸掛肚的民生大事和天天有感的關鍵小事。
聯系群眾隨時隨地
路過蜀山區青陽路社區人大代表工作站的群眾會發現,門口的公示欄里亮出了6個微信二維碼。用手機掃一掃,就可以與蜀山區人大代表“加好友”。
“雖然我們平時也會在工作站接待選民,但有些群眾不方便來現場,主動‘亮碼’能打破距離限制,隨時隨地幫他們解決問題,讓大家感覺代表就在身邊。” 蜀山區人大代表魯傳洋說。
人大代表“總在線”,履職才能“不打烊”。在開展“聚民意、惠民生”行動中,安徽省人大常委會指導全省各級人大積極搭建平臺載體,豐富代表參與形式,將代表之家、代表小組活動室、代表聯絡站、群眾聯系點(“家室站點”)等作為重要平臺,發揮收集社情民意、聯系溝通群眾等多重作用。
目前,淮南市建成各級代表小組406個,常態化開展專題調研、走訪選民等活動;安慶市建立全過程人民民主基層實踐點100個,與“家室站點”等平臺深入融合,及時了解群眾急愁難盼問題;池州市石臺縣探索建立村級人大代表聯絡站并正在力爭實現全覆蓋,采取“黨建+代表”模式,通過人大代表與村干部、村民代表會商方式提出意見建議……代表聯系服務群眾的觸角,進一步延伸到群眾“家門口”。
為提高代表建議的精準性,全省各級人大常委會堅持把提高代表能力素質作為推深做實“聚民意、惠民生”行動的重要基礎,通過開展代表培訓、點評建議等方式,引導人大代表既聚焦事關本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事”,提出高質量的意見建議,同時也關注群眾身邊事,多提接地氣、易辦理的“小切口微建議”。行動中,全省五級人大代表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做到每月反映一次社情民意、群眾訴求,讓民意表達“直通車”跑得更快。
代表建議隨提隨辦
馬鞍山市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們迎來了一個好消息:他們可以參加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評,取得中級工證書,在找工作時多了一塊“敲門磚”。
而推動這一變化的正是一份人大代表建議。從事教育行業多年的安徽省人大代表孫五一在調研中發現,隨著社會化考評工作的實行,暴露中等職業學校技能等級證書考核機制不夠完善,因此提出相關建議。作為承辦單位,馬鞍山市人社局立即展開調研,并與相關部門溝通,提出具體解決方案。建議辦理后,全市共有3626名職業院校畢業生參加了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評,為當地“制造業三年倍增”行動提供了人才支撐。
建議隨提隨辦、即交即辦、見行見效,是“聚民意、惠民生”行動的“硬杠杠”。安徽省人大常委會聚焦辦結率、滿意率提升,構建了代表意見建議收集、研處、辦理、反饋、評價5個步驟,建立意見建議辦理情況清單和答復承諾解決事項清單,實行對賬銷號,從制度設計上保證代表建議“事事有著落、件件有回應”。安徽省政府辦公廳專門印發通知,提出各級人民政府和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建立完善“辦理推進、分類辦理、快交快辦、開發利用”四項機制,力求辦理一件建議,解決一個乃至一批問題。
全省各級人大常委會也積極研究謀劃,宣城明確代表建議交辦日期、承辦單位、辦結期限、辦理結果評價等信息,實行清單化閉環式管理;安慶開發“五級人大代表履職平臺”,與“皖事通”等平臺對接,暢通意見建議交辦督辦流程;銅陵市將建議內容和答復情況上網公開,并將評價結果納入市級目標管理考核,確保責任不“空擋”、工作不“空轉”。
在人大代表、人大機關、承辦單位的努力下,代表建議辦理過程成為解決問題、改進工作的過程,群眾的呼聲變成“掌聲”,做到讓代表真心滿意,讓群眾真正受益。
代表工作有聲有色
“大家都是鄰居,各退讓一步,以后見面不傷和氣,也能解決問題。”在黃山市西遞鎮人大代表胡小玲的調解下,兩名因豬欄用地鬧矛盾的村民握手言和。對于經常參與調解的胡小玲來說,熟練運用“作退一步想”工作法已經成為她的必備技能。
“作退一步想”工作法以“聽、理、勸、借、退、和”6字為主要內容,是黟縣從徽文化中提煉創新的特色調解品牌。在開展“聚民意、惠民生”行動中,黟縣人大常委會注重將其與代表工作緊密結合,不僅把“作退一步想”矛盾糾紛調解工作法納入人大代表專項視察內容,對糾紛調解過程、法律依據、雙方滿意度及各職能部門履職情況進行視察,還制定代表包保村組制度,在道德評議會、村民理事會、紅白理事會中建立代表信息庫,讓代表主動將“作退一步想”工作法運用到矛盾調解工作中。
“在參與‘聚民意、惠民生’行動中,人大代表主動下村入戶,參與矛盾糾紛的調解,進一步拓寬了代表履職廣度,豐富了代表聯系群眾的活動,也多渠道、多方式拉近了代表與群眾距離。”黟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倪永忠說。
行動期間,安徽省各級人大常委會在創新參與形式上不斷拓寬路徑,支持引導代表通過專題調研、視察、走訪、座談、代表小組活動等方式,圍繞當前全省正在開展的10項暖民心行動、“優環境、穩經濟”等活動,結合各地富有特色的基層社會治理工作,進企業、進項目、進鄉村、進社區了解群眾所思所想,推動解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難點堵點痛點問題,讓人大代表“動起來”,把民生實事“辦起來”,使代表工作“活起來”。
安徽省人大常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持續深化行動,建立健全吸納民意、匯集民智工作機制,將其打造成該省人大代表履職品牌,著力發揮人大代表在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中的主力軍作用。 本報記者 李光明 范天嬌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