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2023年安徽省將實施城市燃氣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行動,完成更新改造3332公里;新增城市“口袋公園”200個、城市綠道500公里;改造農村危房5000戶,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81%以上……2月6日,記者從安徽省住建廳了解到,2023年安徽省將加快推進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二期建設。
完成城市燃氣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3332公里
記者注意到,2023年安徽省將突出城市更新“片區化” 。實施城市功能品質活力提升行動,強化城市設計引導,全面推進城市更新, 構建高品質的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優化城市體檢指標體系,突出群眾關切的住房、市政公用、公共服務等領域,深入開展城市體檢。完善城市更新政策體系,用好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撬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城市設計、建設和運營。
加快城市片區化更新和“十大重點工程”建設,持續推進滁州、銅陵國家試點和16個設區市更新片區 (單元) 試點建設,打造一批更新示范項目。 加強城市內澇治理,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38% 以上的建成區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實施城市燃氣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行動,完成更新改造3332公里。 聚焦“一老一小”設施完善,推進完整社區建設。
計劃新開工裝配式建筑面積占比 30%以上
2023年,安徽省開展新建建筑效能提升、既有建筑運營降碳、 建筑用能結構優化三大行動,支持亳州、蚌埠、蕪湖、 宣城、銅陵等市開展省級超低能耗建筑試點和低碳片區試點,打造一批依托合同能源管理的既有建筑改造區域示范,搭建碳排放監測平臺。推進光伏建筑儲能一體化建設, 因地制宜推進地熱能、生物質能應用,推廣空氣源等電動熱泵技術。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綠色建筑, 新開工裝配式建筑面積占比 30%以上,新竣工綠色建筑面積占比 80%以上。
同時,開展城市污水管網檢測修復和污泥安全處置專項行動,加快補齊污水收集處理設施短板,改造城市污水管網400 公里,新增城市生活污水處理能力 40 萬噸/日,消除縣城建成區黑臭水體比率達 80%。全面推進生活垃圾分類,設區市要基本建成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系統。加快建設一批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和廚余垃圾處理項目,新增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 2200 噸/日、廚余垃圾處理能力 600 噸/日。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推進生活垃圾填埋場生態修復。加強建筑垃圾全流程管理,全面建成市縣資源化利用或消納場所。
今年新增城市“口袋公園”200個、城市綠道500公里
此外,2023年安徽省將加強城市公園體系和綠道建設,按照“300米見綠、500米見園”要求落實城市綠化用地,完善萬里綠道網絡,新增城市“口袋公園”200 個、城市綠道500公里,穩步提升城市公園綠化活動場地服務半徑覆蓋率。統籌協調辦好第十四屆中國(合肥)國際園林博覽會。
力爭全年實現建筑業產值 1.3 萬億元,同比增長10%以上。 推動裝配式建筑業產業基地、園區建設,組建全省裝配式建筑產業聯盟,搭建裝配式建筑產業互聯網平臺,加快全產業鏈發展,培育省會、沿江和皖北3個千億級產業集群。
此外,積極培育特級資質企業,力爭新增 1-2 家施工總承包特級企業,引導企業加大科技研發投入,發展新型建造方式,支持合肥、阜陽等市開展智能建造試點示范。
改造農村危房5000戶,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 81%以上
以經營性農村自建房為重點,深入開展農村房屋安全隱患排查整治。繼續推進農村危房改造和農房抗震改造,改造農村危房 5000 戶,健全農村低收入群體住房安全保障長效機制。推進現代宜居農房建設,實施設計下鄉,加強農房配套設施建設,強化農房風貌管控。 因地制宜推廣裝配式鋼結構等安全可靠的新型建造方式,鼓勵建設綠色農房。
統籌縣域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提高農村生活垃圾治理質效,嚴防產生新的非正規生活垃圾堆放點,打造干凈、整潔、有序的村莊環境。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 81%以上。支持黃山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面建立傳統村落掛牌保護制度,強化傳統村落保護利用管理,推進集中連片保護。建立歷史文化預保護機制, 在城市更新中禁止大拆大建、拆真建假、 以假亂真,防止隨意拆除有保護價值的老建筑、古民居。
此外,研究探索房屋體檢、養老、 保險三項機制,為房屋提供全生命周期安全保障。加快推進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二期建設,應用場景要拓展至燃氣用戶端及電梯、 消防、窨井蓋、水環境、綜合管廊等領域。推動城市生命線工程向縣城延伸,加快打造城市安全發展“安徽樣板”。
張碧輝 大皖新聞記者 徐琪琪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