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推動中醫藥進家庭、進社區、進機構;鼓勵建設年輕人、老年人融合居住的綜合社區和長租公寓;探索發展“以房養老”; 打造面向長三角、輻射全國的高水平健康養老目的地……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加快發展養老產業,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快促進養老產業發展的意見”,聚焦養老照護、康復輔具、適老設施、老年教育、老年旅游等重點領域,推動養老與醫療、文旅、體育等多業態深度融合。
老人可在“家門口”租賃康復輔助器具
近年來,養老服務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意見”提出要完善多層次養老照護服務,打造以老年照護、醫療、康復為一體的康養綜合體,為老年人提供穩定期生活照料、康復期護理、治療期住院以及安寧療護一體化的養老服務。支持符合條件的餐飲企業運營老年食堂和老年助餐點,利用社區門店開設老年餐桌。
同時,加強康復醫院、護理院(中心、站)和安寧療護機構建設,支持老年醫學科和安寧療護科發展,支持醫療資源豐富地區的二級及以下醫療衛生機構轉型,開展康復、護理以及醫養結合服務。發揮中醫藥和中西醫結合在養生保健、慢性病防治等方面的優勢,推動中醫藥進家庭、進社區、進機構。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互聯網+護理服務”,創新方式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便利的居家醫療服務。
為方便老年人使用康復器具,今后,我省還將推進康復輔助器具社區租賃試點,完善供應商準入標準,動態更新產品目錄,引導企業開發更多適合老年人需求的輔具產品,并鼓勵支持在養老機構、殘疾人康復機構、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等設立康復輔具租賃點,推動康復輔具優質產品應用。
鼓勵建設融合居住的綜合社區和長租公寓
在發展老年宜居產業方面,“意見”鼓勵按照適老化標準建設療養式、社區式養老項目。設置康復中心、娛樂中心等設施,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等手段提供24小時管家服務,開發建設為老年人提供居住、生活照料、醫療照護等為一體的養老社區產品。鼓勵建設年輕人、老年人融合居住的綜合社區和長租公寓,打造代際融合、充滿活力的長者社區。
不僅如此,“意見”還倡導終身住宅理念,指導各地新建適合終身居住的政府保障性住房。制定完善適老化房屋建設和改造標準,拓展老年人居家適老化改造覆蓋范圍,爭取更多項目納入城市功能品質提升行動重點項目庫并統籌推進實施。到2025年,城市養老服務15分鐘服務圈基本形成。
此外,鼓勵旅游企業依托線下門店、線上平臺,創新開發更多適合老年人的旅游產品。
指導各地加強A級景區、自然保護區、星級酒店等無障礙基礎設施建設,營造安全、便捷的老年友好旅游環境。鼓勵發展老年數字教育新業態,支持通過網站、手機APP等平臺,開發線上授課、互動交流等產品。
探索發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
為釋放養老產業發展新動能,我省將發揮財政專項資金的引導作用,對符合條件的養老服務、醫養結合、康復輔具、智慧養老等機構給予支持。落實扶持小微企業相關稅收優惠政策,對符合條件的小微養老服務機構,按照國家相關規定給予增值稅、所得稅等優惠。
對于依托社區固定場所設施,采取全托、日托、上門等方式,為社區居民提供養老服務的機構,其提供養老服務的收入,免征增值稅;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減按90%計入收入總額;對承受房屋、土地用于提供社區養老的,免征契稅;對自有或通過承租、無償使用等方式取得并用于提供社區養老服務的房產、土地,免征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
目前,全國已有多地試點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也就是通常說的“以房養老”,作為一種商業養老保險,有條件的老年人可以自由選擇。根據“意見”,我省也將積極發展專屬商業養老保險,探索發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同時,支持康復輔助器具研制和推廣應用,將符合省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條件的康復輔助器具產品納入安徽省首臺套保險補償范圍;加快開發適合居家護理、社區護理及機構護理等多樣化護理需求的長期護理保險產品;支持推廣養老服務機構責任保險,豐富商業養老保險產品供給,加大老年人疾病保險、醫療保險、護理保險等產品供給等。
護理員資質評價將與滬蘇浙共認
“意見”提出打造高水平康養基地,突出“城市—康養—田園”有機融合,因地制宜打造健康、觀光、體驗、休閑景區,形成一批臨近康養基地的戶外康養活動區。圍繞“醫、養、游、健、學”,根據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情況,積極打造康養產業集群。
同時,推動文化旅游、休閑康養、養老事業、公共服務等功能融合,有序推進區域內外市政配套設施建設。重點在宣城、黃山、安慶、池州、蕪湖、銅陵、馬鞍山等市建設集健康醫療、養生養老、生態旅游、教育研學等于一體的生態綠色康養基地,打造面向長三角、輻射全國的高水平健康養老目的地。
值得一提的是,我省還將建立與滬蘇浙共認的護理員資質評價制度,推動老年人能力和需求評估、養老照護服務和養老護理員等級評價標準的互通互認,建立養老服務優質誠信品牌互認和推介機制,建立養老機構行政處罰和失信行為的定期通報機制。
大皖新聞記者 姚一鳴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