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去年2月4日夜間,馬鞍山市的陳某華、陳某勇悄悄駕駛機動船在長江干流和縣段烏江監測站禁捕水域從事天然漁業資源捕撈作業。該市農業行政執法支隊執法隊員通過視頻監控發現此事后連忙駕駛執法快艇趕到現場,將陳某華、陳某勇查獲,現場查扣捕撈船舶1艘,捕撈網具絲網1條,無漁獲物,并處罰款人民幣1.2萬元。
這樣的執法現場只是馬鞍山市長江禁捕執法規范化體系建設的一個縮影。記者采訪了解到,馬鞍山市堅持以法治理念推進長江禁捕退捕,在全國率先完成長江干流及重要水域全面禁捕。禁捕后,馬鞍山實施改革建隊、業務興隊、科技強隊等6大機制建設,不斷探索完善長江禁捕規范化體系建設,取得顯著的成效,長江馬鞍山段漁業資源恢復明顯,魚類規模、資源密度分別是禁漁前的1.5倍和2倍,特別是江豚等稀有魚種頻現馬鞍山江段。
改革建隊:實現執法由“分散”向“集中”轉變
在縱向上,馬鞍山建立市縣鄉村四級貫通禁捕退捕體系,做到層層壓實責任、層層有人負責。在橫向上,加強部門聯動,建立健全農業農村、公安、市場監管、海事等多部門協同作戰機制,實行非法捕撈、非法運輸、非法銷售全鏈條打擊。
在上下游交界水域,馬鞍山與南京共建蘇皖交界水域守護黨建聯盟,與蕪湖、滁州開展了交界水域聯合執法行動,常態化開展跨界交叉巡、鎮村融合巡、視頻網上巡,形成了區域間執法強大合力。
據統計,2021年3月以來,全市實行“7×24小時”值班值守,共出動執法人員24485人次、開展水上巡航95031公里,辦理涉漁行政處罰案件393件(其中非法垂釣354件),移送公安67件,清理取締涉漁“三無”船舶101艘,清理違規網具757張。
業務興隊:實現能力由“達標”向“實戰”轉變
馬鞍山實施大練兵機制,開展政治練兵、專業練兵、技術練兵、實戰練兵、軍訓練兵、競技練兵等“六大練兵”和對應的法律素養提升、體能拓展、技術攻關應用等十大行動。2022年,馬鞍山市在全省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大比武”活動中,取得團隊、個人“雙第一”佳績。
馬鞍山突出以考促學,推行“雙周考試”,組織相關測試24場,執法資格考試通過率100%。2022年,馬鞍山農業綜合執法被市總工會納入I級競賽項目,第1名直評為市勞模;突出以案促學,遴選市縣級執法骨干成立辦案指導小組,推行“1+2”老帶新模式,采用按需培訓、案例講解等方式,全面提升辦案技能;突出考核促學,建立執法人員"日常考核+執法考評"機制,執法人員案件查辦質量與年底評優、干部提拔相掛鉤,形成“人人爭先進位,個個趕學創優”良好氛圍。
科技強隊:實現監管由“人防”向“技防”轉變
近年來,馬鞍山實施漁政信息化“擴面提標”。在率先完成長江流域重點水域視頻監控全覆蓋的基礎上,開展漁政信息化“擴面提標”工程。目前,全市首期已完成建設,新增高清光電18個,第二期正在推進。
同時,提升信息化應用水平。建立漁政信息、船艇維修、無人機執法等技術應用攻關小組,與信息化公司進行深度合作,開發提前預警等功能。目前,已利用信息化手段發現查處違法犯罪49件。強化裝備建設。市本級斥資850萬元新建漁政執法躉船1艘,預計6月可投入使用。購置夜視儀4臺、執法箱8個,并為每名執法人員配備了執法終端。
制度嚴隊:實現管理由“自覺”向“規范”轉變
馬鞍山率先推行行政執法“三項制度”。規范農業行政執法處理流程,制定細化“三項制度”規定,制定各類執法規范制度42項,確保行政執法過程實體和程序公正。
此外,注重強化內部管理,出臺執法人員管理、考核、問責等制度,嚴格執法用車、船艇加油等執法裝備管理制度落實。加強案件審核,實施“雙法律顧問制”(局法律顧問、執法支隊法律顧問),所有案件結案前均由法律顧問審核,并出具法律意見書,保持辦案零投訴、零復議、零訴訟。
法治活隊:實現禁捕由“單項”向“全程”轉變
在加強與司法銜接方面,馬鞍山出臺禁漁領域“兩法銜接”證據標準、程序規則和案件移送機制,與水上公安、禁漁區派出所建立健全聯動執法、聯絡處置、交流共建等聯合執法機制,形成20分鐘內快速反應、1小時內聯合出警模式。與法院共建長江生態法庭,統一全市長江大保護領域自由裁量標準。
加強網格化護漁員隊伍建設。全面健全網格化護漁員隊伍,新增設護漁員120名。出臺護漁員管理暫行辦法、護漁員規范化建設管理方案,開發護漁巡護APP,開展市級優秀護漁隊、優秀護漁員評選。還開展護漁員輪訓,2022年全年開展護漁員技能培訓25場次,實現護漁員培訓全履蓋,全面落實護漁員工資和裝備。
此外,強化禁捕宣傳。創新“精準滴灌式”禁捕普法模式,區分退捕漁民、垂釣愛好者、禁漁區周邊群眾等不同維度實行普法。在鐵塔、高炮、商業繁華路口設置禁捕大型公益廣告19處,市場飯店LED屏、沿江禁漁橫幅和警示公示牌實現全覆蓋。吸納社會志愿者和垂釣達人為“護漁先鋒”,組建釣魚愛好者護漁隊。構建有獎舉報機制,及時兌現獎勵。對過境貨船宣傳禁捕政策,發送《致廣大船員一封信》5000余份,依托海事平臺向馬鞍山過境商貨船船主船員編發禁漁提醒短信3萬條。
人文塑隊:實現退捕由“穩得住”向“能致富”轉變
馬鞍山實施“捕轉養”項目,目前已達2.37萬畝,其中300畝以上連片規模基地11個,達8959畝;轉產退捕漁民405戶1210人,占全市應轉產就業退捕漁民人數的24.3%,占“4050”人員近60%。
持續完善“1+2”結對幫扶漁民機制,2022年戶均上門聯系幫扶3.6次,解決各類問題4527項,創設幫扶驛站12個。確保退捕漁民“四有一暢”。養老、醫療、住房、就業保障均100%。
據介紹,馬鞍山長江禁捕執法規范化體系為實現“人民保護長江、長江造福人民”,“再現一江碧水向東流的盛景”提供了可借鑒、可推廣的先進經驗。近日,馬鞍山市“長江禁捕執法規范化體系建設項目”成功上榜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項目。
李淼 蔡昳潾 大皖新聞記者 汪艷
編輯 彭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