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黟縣是徽文化發祥地之一,自古以來“重德”“重孝”觀念根深蒂固,“禮讓”“誠信”之風于世盛行,而“作退一步想”便是其中處事之道精髓之一。近年來,黃山市黟縣檢察院深入貫徹落實,立足檢察職能,將“作退一步想”工作法融入到檢察執法辦案中,積極開展矛盾糾紛化解工作,以“退一步想”推動檢察機關參與社會治理“進一步為”,努力打造具有檢察特色的“作退一步想”工作法品牌。
賦予檢察元素,引導干警用好“作退一步想”
在新發展階段,人民群眾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長,大量矛盾進入司法領域,做好訴源治理工作、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是檢察機關義不容辭的責任。
為推深做實“作退一步想”工作法,切實踐行楓橋經驗,制定了“作退一步想”工作法應用指引,明確了應用原則、應用范圍、應用流程等,引導干警不僅要把“作退一步想”“和為貴”理念靈活應用到檢察執法辦案中,而且要做到規范應用。
同時指引還將“作退一步想”故事和“謙和禮讓”等傳統哲理附后,確保干警對這些故事和傳統哲理牢記于心、張口就來,既能提醒自身遵紀守法明理,也能啟發當事人思己慮人、止紛息爭。緊密結合檢察工作職責和辦案實際,以止紛息爭為落腳點、以公平正義為根本點,在“耐心傾聽、認真梳理、主動規勸、借古鑒今、引導退讓、力促言和”工作法六步流程的基礎上,賦予“作退一步想”檢察元素,提出抓好“四理”,在檢察執法辦案中用好用活工作法。即:摸準心理,耐心傾聽當事人陳述辯論,摸準當事人的心理狀態和真實訴求,找準做好化解矛盾糾紛的切入點和突破口,做到有的放矢;分析事理,圍繞案件基本事實、著眼雙方爭議焦點,充分運用既有案例進行比對分析論證,幫助當事人梳理事實、分清是非、明確責任;巧用哲理,借古鑒今,通過講述“作退一步想”故事,把“退一步海闊天空、讓三分心平氣和”“和為貴”等傳統哲理灌輸給當事人,緩和雙方對抗氣氛、促進雙方互讓互諒;講清法理,正確運用法律法規,立足案件事實、證據,向當事人耐心解答法律疑惑、明晰法律后果、算好訴訟成本,引導當事人趨利避害、擱置爭議、盡快和解。
加強訴源治理,實現社會治理“更進一步為”
深刻領會“作退一步想”工作法精神實質,將“作退一步想”工作法充分運用到與化解矛盾糾紛、促進訴源治理相關的控告申訴、刑事和解、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案件審查公開聽證等工作中,不斷豐富和拓展“作退一步想”的內涵和外延。在控告申訴工作中,將“作退一步想”工作法貫徹到“群眾信訪件件有回復”工作制度中去、融入到“溫暖控申”工作中去,認真傾聽群眾訴求,依法辦理群眾信訪,將矛盾消除在萌芽狀態,努力實現息訴罷訪。
在刑事和解工作中,將“作退一步想”工作法運用到落實“少捕慎訴慎押”刑事司法政策中去,對輕微刑事案件,切實做好釋法說理、規勸教育工作,促進矛盾雙方握手言和,防止矛盾升級、減少社會對抗。在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工作中,將“作退一步想”工作法落實到減輕行政相對人訟累、爭議得到化解中去,有針對性開展化解工作,講明事理,說清法理,實現案結事了政和。
在案件審查公開聽證工作中,將“作退一步想”工作法作為增強辦案透明度、提升司法公信的途徑去推行,讓當事人把事說清、聽證員把理辨明、檢察官把法講透,以看得見、聽得懂的方式,既解“法結”又解“心結”。
自“作退一步想”工作法推行以來,促成刑事和解案件8件,實現民事行政申訴等案件息訴罷訪16件,化解各類矛盾糾紛20余次,進行案件審查公開聽證13次。如在辦理一起故意傷害案件中,承辦檢察官考慮該案系鄰里糾紛引發,雙方當事人之前并無罅隙,造成的傷害后果為輕傷害,本著“遠親不如近鄰”的宗旨,承辦檢察官圍繞“摸準心理、分析事理、巧用哲理、講清法理”四個環節,運用“聽、理、勸、借、退、和”六字調解法,調解雙方當事人的矛盾,促使達成刑事和解,被害人得到了應有賠償,行為人作相對不起訴處理,真正做到“法結”“心結”雙解,實現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大皖新聞記者
編輯 陶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