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安徽撤銷了本??茖I點461個、新增270個。“這個數字是非常不容易的,說明省屬高校開始關注如何圍繞安徽的發展來進行改革,讓專業鏈對準產業鏈?!?作為省人大代表、安徽大學黨委書記蔡敬民一直在關注、思考著地方高校如何與地方經濟融合發展的問題。
去年,安徽大學被教育部列為本科教育教學示范案例。蔡敬民告訴大皖新聞記者,安大最近幾年正在進行學科結構調整,“我們擴大了辦學體量,文科’不增體積增重量’,增量部分用來調結構,和安徽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結合起來?!辈叹疵裢嘎?,十四五末,安大的在校生規模將達到5.1萬人。
把服務區域發展作為省屬高校的使命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我省根據發展需要,實施高校學科專業結構改革,撤銷本??茖I點461個、新增270個。“這說明省屬高校開始關注如何圍繞安徽的發展來進行建設,讓專業鏈對準產業鏈,這是很重要的?!辈叹疵癖硎?,安徽經濟發展速度特別快,集成電路 、人工智能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正在形成,省屬高校要把服務區域發展作為使命。
“我們以前和安徽經濟發展的結合度不夠,最近幾年做出了重大的結構調整。”蔡敬民舉例說,安大在國內第一個成立了集成電路學院,緊接著成立了人工智能學院、大數據學院、材料學院,為安徽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不斷培養、輸送人才。
十四五末安大在校生規模將達5.1萬人
根據省政府的要求,安大最近幾年擴大了辦學體量。蔡敬民告訴大皖新聞記者,目前安大每年招生規模在13000人左右(本科生招生規模是8500人,研究生接近5000人),在校人數為四萬多人,十四五末預計將達到5.1萬人。
這個規模在省屬頭部學校中是中等的。我們擴大招生后,本科分數線沒有下降,說明有一批優質高考生源留在安徽上學。蔡敬民說,“他們將來留在安徽工作的比例是很大的”。“安徽必須要加大優質高等教育資源供給”。
“我們要把增量用來調結構,文科’不增體積增重量’,增量部分和安徽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結合起來?!辈叹疵裢嘎?,安大集成電路學院成立后,已經和七十多家集成電路企業建立了深度的合作關系,為企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撐。人工智能學院成立后迅速聚集了國家的高端人才,短短一年時間成立了國字號的平臺。大數據學院也將為安徽發展數字經濟提供人才保障。
“安徽創新驅動發展的主力軍是省屬高校,省屬高校每年要培養40多萬畢業生,因此高校內部的結構調整一定要和區域發展結合在一起?!睘榇?,蔡敬民提出了“調結構、轉功能、增體量、提質量”的辦學思路,發揮高校在安徽高質量發展中的應有的作用。就在去年,安大被教育部列為本科教育教學示范案例。
支持省屬高校和地方融合發展
作為省人大代表,蔡敬民一直在關注、思考著地方高校如何與地方經濟融合發展的問題。今年的安徽省“兩會”上,他提交了《關于支持省屬高校和地方融合發展的議案》。在他看來,安徽地方高校整體發展水平較弱,與地方融合發展,是實現地方高校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推動地方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
地方高校與地方經濟發展如何深度融合?蔡敬民認為,地方高校要將自己的發展范式與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范式相匹配,滿足區域創新驅動發展需要;整體提升區域的人力資源水平,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支撐;培育共建若干與區域創新發展密切的高水平研發平臺,打造聚集高層次人才的高地,推動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很多地方高校都集中在地級市,很欣喜地看到很多地級市,比如淮北、宿州、滁州這些地方,都把地方高校的發展和區域的發展進行了一體化謀劃,這非常重要。另外,從資金角度考慮,省級財政經費相對有限,很多經費還是在地方,地方將創新發展和高校的發展結合起來,利用好高校的平臺,共建高水平的創新平臺,用高校的平臺集聚高素質的人才,來反哺、推動區域創新發展,這是非常重要的戰略布局。”蔡敬民表示,從戰略的角度要謀劃,所以才有了這次的議案,這既是安徽的問題,也是共性的問題。
蔡敬民建議,對于地市支持高校改善辦學條件的土地指標,由全省統籌安排;支持地市(企業)和高校建設與區域創新發展密切的省級科研和工程技術研發平臺建設,可以通過培育的方式,支持地市和高校共建1-2個省級平臺,經費由地方政府(企業)支持,學校提供研究場所和研究人員。同時,蔡敬民建議,對高水平平臺人員,省里單列編制和高級職稱指標,便于圍繞創新平臺引進高層次人才,打造區域創新高地;對于地級市支持高?;窘ㄔO給予配套補貼,建議按照省市1:4配套,調動地級市投資高等教育的熱情。鼓勵高校和企業進行人員雙向互聘,企業教師可以評聘高校職稱;鼓勵校企進行如’雙元制’人才培養,共建現代產業學院。
大皖新聞記者 葉曉 徐琪琪 余康生 攝影報道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