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2022年,在中國氣象局和安徽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安徽省氣象局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為助力安徽經濟高質量發展、服務民生保駕護航。2022年,安徽氣象強化雷達資料在快速循環同化預報系統中的實時同化應用,實現強對流天氣預警時間提前量達41分鐘,大霧臨近預報準確率達85%;1300個氣象監測站、3000路交通視頻監控及道路通行狀況數據的實時共享,“公里級”惡劣天氣能見度短臨預警服務產品實時推送。
提前預警:強對流天氣預警提前41分鐘,大霧預報準確率85%
開辟新領域,培育科技創新新動能。2022年,中國氣象局與安徽省政府聯合啟動第二次淮河流域大氣科學試驗,重點開展流域能量與碳水循環觀測研究。省科學技術廳設立江淮氣象聯合基金,建立政府、部門、企業三方合作模式。省氣象局與國家實驗室探索量子氣象融合應用,省科學技術廳將氣象納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應用場景。全年獲批省部級科研項目14項,連續三年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注重業務技術創新,促進質量提升。研發300余個算法,推動“數算一體”中臺建設,“云+端”業務模式的支撐能力進一步增強。優化氣象服務產品供給,將產品制作納入質量管理體系,實現三大類42個前端產品的替代,編制作業指導書60余份。強化雷達資料在快速循環同化預報系統中的實時同化應用,強對流天氣預警時間提前量達41分鐘,大霧臨近預報準確率達85%。研發基于多方法最優集成智能預測技術,獲全國智能氣候預測技術大賽團體第一名,汛期降水預測訂正成績全國第一。
精準服務:“公里級”惡劣天氣預警實時推送
基于多源數據融合應用,構建農業氣象災害風險預警精細化產品體系。通過“氣象網格實況/智能網格預報+農業氣象指標+衛星遙感數據”的融合應用,形成農業氣象災害監測和精細化風險預警產品;構建農業災害氣象風險聯合預警工作流程,實現關鍵農時農事數字化服務產品實時制作。
完善預警規范標準,推動預警發布由“大水漫灌”轉向“精準滴灌”。制定暴雨、強對流預警和預警信號新標準,試點市縣暴雨預警信號發布次數較過去3年同比減少79%,強對流預警同比減少93%,發布時間平均減少9分鐘,實現16.5萬部應急廣播以行政村為最小單元的預警信息精準播發。
精準分析需求,做好重點行業領域氣象保障服務。構建流域防汛抗旱精細化板塊調控機制,安徽氣象的經驗做法在全國推廣。將氣象信息融入“安徽電網全時空數字調度平臺”“電力負荷預測系統”,滾動提供20天逐小時氣溫預報產品。與公安、交通部門聯合開展高速公路氣象災害風險普查,實現1300個氣象監測站、3000路交通視頻監控及道路通行狀況數據的實時共享,“公里級”惡劣天氣能見度短臨預警服務產品實時推送至公安交警管控系統。
2022年夏秋季節,安徽省出現旱情。圖為安徽省氣象部門正在發射增雨火箭彈。(資料圖)
融入公眾生活場景,打造“貼身式”氣象服務。基于精細化網格實況、智能預報數據設計數字化服務產品,實現氣象服務插件嵌入安徽政務服務網的移動端“皖事通”平臺,為公眾提供基于位置、場景的實況、預報、預警等天氣查詢服務。與文旅部門合作,氣象服務深度嵌入“游安徽”平臺,開展基于位置的旅游安全提示服務和基于景區的景觀氣象服務。
魏文華 張曉紅 王兵 大皖新聞記者 趙明玉
編輯 彭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