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大皖新聞訊 一群盜墓賊盜掘位于淮南市高新區三和鎮徐洼村的武王墩墓,當地警方全力偵破,抓獲盜墓賊,追繳盜掘文物77件,其中有國家一級文物26件,時代均為戰國晚期。武王墩墓被盜掘后,國家文物局批復同意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大皖新聞記者日前探訪,看到主墓上的封土已發掘,現已初步探明主墓為“甲”字形豎穴土坑墓,主墓西側有一條南北長約148米的車馬坑,已經探明的陪葬墓有6座。
武王墩主墓上方搭建了臨時保護棚,四周也拉上了圍墻。
武王墩墓曾遭到三次盜掘
戰國楚王陵(武王墩墓)位于淮南市高新區三和鎮徐洼村。武王墩是其主墓,1981年9月,安徽省政府公布武王墩為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此墓距楚都壽春城(今天的淮南市壽縣壽春鎮)僅約13公里,北依舜耕山,南為開闊平地。
據淮南警方介紹,2015年下半年,河南人徐某輝等人預謀盜掘武王墩古墓葬,隨后徐某輝出資并伙同索某、淮南人孫某等人,使用炸藥、探針、洛陽鏟等盜墓工具對武王墩古墓葬進行長達近一個月的持續盜掘,后因盜洞被人發現且該團伙資金不足被迫停止盜掘。
盜墓人就是從這個盜洞下去盜取文物。警方提供
2015年底,在第一次盜掘武王墩古墓葬后不久,河南人張某繼續投資盜掘武王墩古墓葬,并聯系同鄉夏某震過來進行技術指導。該團伙使用炸藥、雷管、洛陽鏟、探針、抽水機、吹風機等作案工具,從古墓葬中盜得青銅編鐘、青銅老虎、木質老虎、木質仙鶴等文物。
在第二次盜掘武王墩古墓葬得手之后不久,張某再次出資資助徐某輝、夏某震等人盜掘武王墩古墓葬,又從該墓葬中盜出青銅編鐘、編磬、木質鴿子等文物。
盜墓人打的盜洞。警方提供
2018年10月份,索某、趙某陽又預謀盜掘位于壽縣的安徽省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廉頗墓,后二人邀集到夏某震等人參與盜墓。該團伙多次前往廉頗墓實地查看,并在墓頂打探針對墓葬進行探測,后因被公安機關抓獲而未能繼續盜掘。
嫌犯落網后,警方全力追繳從武王墩墓中盜掘的文物,最終追繳文物77件,包括漆木虎座鳥鼓架、鎏金虎首銅構件、銅編鐘、銅虎座、方形銅構件、石編磬、銅鋪首、云形石板、石圭板、漆木器座、漆木座屏、鳥形構件、漆木虎形編鐘底座等。經安徽省文物鑒定站鑒定定級,其中國家一級文物26件、二級文物34件、三級文物16件,一般文物1件,時代均為戰國晚期。之后,文物部門對虎座鳳鳥漆木鼓架、云紋漆木磬座等一級文物進行了保護修復工作。
國家文物局批準發掘保護
記者了解到,武王墩墓遭到盜掘后,引起國家文物局和安徽省、淮南市黨委政府重視。2019年4月,國家文物局派專家專程到現場考察調研;2019年7月19日,淮南市召開了“武王墩墓保護及發掘專家咨詢會”。2019年8月15日,淮南市政府向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上報了《關于武王墩墓保護和發掘相關問題的函(淮府秘[2019]94號)》,由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報請國家文物局對武王墩墓進行考古發掘。
武王墩墓上方搭建了臨時保護棚。
淮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楚王陵(武王墩墓)的發掘和保護利用工作。2019年8月9日,淮南市人民政府召開“武王墩墓保護及發掘工作專題會議”,成立了淮南武王墩楚墓保護工作領導小組,負責武王墩楚墓保護及發掘工作的組織協調,重點做好保護及發掘的用地、安全、設施建設、資金保障和后續相關工作。
2019年9月至10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制上報了《淮南武王墩古墓葬考古發掘工作方案》,2019年11月5日,國家文物局批復同意對武王墩墓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2019年11月13日,安徽省文物局印發《關于切實做好淮南武王墩古墓葬考古相關工作的意見》,并于2019年11月27日在合肥召開了武王墩墓考古工作推進會,淮南戰國楚王陵(武王墩墓)發掘保護工作正式拉開帷幕。
武王墩墓疑為楚考烈王墓
記者了解到,根據以往考古工作的成果,可以確定在壽春城以東約200平方公里的區域,是楚國高等級墓葬分布區,其范圍大致在淮南市謝家集區唐山鎮、李郢孜鎮到田家庵區曹庵鎮一帶,武王墩墓即位于此墓區的北部。
楚早先是族名,后為國名。據《史記.楚世家》載,周成王時,封熊繹子男之田,姓羋氏,居丹陽。至春秋時期國力日盛,開始大規模擴張,陸續滅掉多個諸侯國,問鼎中原,成為“春秋五霸”之一。到戰國時期更是成為“地方千里、帶甲百萬、車千乘、騎萬匹、粟支十年”的“超級”大國,先后吞并60余個諸侯國,控制了中國南方的大部分地區。
據史料記載,楚國自考烈王(熊完)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遷都壽春(今安徽淮南壽縣)以來,經歷了楚幽王(熊悍)、哀王(熊猶)和負芻四世王,負芻五年(公元前223年)被秦所滅。其中,哀王即位僅兩個月被殺,負芻被秦國俘虜,故此兩王依制下葬的可能性較小,符合武王墩墓規制的只有考烈王和幽王。上世紀三十年代被盜并出土安徽博物院鎮館之寶——楚大鼎等一大批珍貴文物的淮南楊公鎮朱家集李三孤堆,已被學界證實是幽王墓,而武王墩墓是迄今發現楚國最高規格的墓葬,專家們認為極有可能就是楚考烈王墓。
警方追繳的虎形編鐘座。資料圖片
據了解,武王墩墓考古引起眾多專家關注,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中國社會科學考古研究所原所長王巍研究員,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原院長、楚文化研究會理事長高崇文教授,南京大學水濤教授等專家到現場考察。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文物保護司司長閆亞林也查看了追繳回來的文物。
考古探明主墓邊有車馬坑
據介紹,武王墩墓考古發掘,是國家文物局和安徽省文物局重點項目。由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淮南市博物館共同承擔,考古發掘隊主要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淮南市博物館業務人員等組成。國家文物局成立“淮南武王墩墓考古發掘專家指導組”,全程指導發掘工作。
按照國家文物局的要求,發掘隊嚴格遵照《田野考古工作規程》的技術要求和國家文物局批復的發掘計劃和技術路線,以“一流的發掘,一流的保護,一流的研究,一流的展示”為總體目標,注重多學科手段的應用,考古發掘和文物保護同步進行,穩步推進武王墩墓發掘工作。
目前,考古勘探結果表明,武王墩主墓四周有圍壕,平面近方形,應為陵園的邊界,圍壕內即是楚王陵園。陵園內分布有車馬坑、陪葬墓、陪葬坑、祭祀坑等,是規劃布局規整完備的高等級陵區。
圍壕的周長約5千米,壕內面積約150萬平方米。圍壕的南北兩段為人工開挖貫通;東西兩段主要借用當時的古河道修筑,部分為人工開挖。由于時間久遠和后期人為破壞,溝邊垮塌嚴重,故顯得不太規整。南段偏東和北段偏東位置各有一個寬約60米的缺口,初步判斷是進出通道。
主墓為“甲”字形豎穴土坑墓,由封土、墓道、墓壙、槨室四部分組成。主墓西側有一條南北長約148米的車馬坑,國內十分罕見,另探明還有陪葬墓6座。
考古隊探明了主墓結構,對陵園布局有了初步認識后,對發掘區內探明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和晚期墓葬進行了先期清理發掘。2020年9月5日,正式開始主墓發掘工作。
警方追繳的漆木虎座鳥架鼓。資料圖片
封土已經清理到地表以下
日前,記者前往武王墩墓考古現場探訪,看到在古墓的四周已拉起圍墻,有保安把守不準許閑人隨便進入。從大門能看到主墓上方搭建了臨時保護棚,從高處可以看到原先古墓上方的封土已清理到地表以下,并不時有人用車將土運出。
據介紹,2022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前夕,安徽省文物局印發《關于公布首批安徽省考古遺址公園名單的通知》,公布“淮南武王墩墓”等省內六處考古遺址公園為首批安徽省考古遺址公園。淮南市也將“重點推進戰國楚王陵(武王墩墓)發掘保護”寫入淮南市“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將“加大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全面推進戰國楚王陵搶救性發掘”連續兩年寫進《政府工作報告》。
警方追繳的青銅編鐘。資料圖片
據悉,武王墩墓考古遺址公園(一期)預計于2025年初步建成并對外開放,項目建設內容包括武王墩墓遺址博物館、武王墩墓出土文物展示館(淮南市博物館新館)、游客服務中心、停車場等展示場館及配套設施。淮南市力爭通過十年左右的時間,將淮南戰國楚王陵(武王墩墓)申報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將武王墩墓考古遺址公園申報為國家級考古遺址公園。
大皖新聞記者 張安浩 攝影報道
編輯 王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