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與大多數對未來充滿幻想的城市少年相比,在農村成長的李浩然顯得有些“OUT”,但卻更真實。他說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多學知識,早畢業、早工作、多掙錢,讓家人過上好日子。今年高考,李浩然以502分的成績被安慶師范大學自動化專業錄取,這是他心儀已久的專業。
7月22日下午,烈日炎炎,記者冒著酷熱驅車來到滁州市南譙區施集鎮花山村小宋村民組,在村干部的帶領下來到李浩然的家中。李浩然家里陳設雖然簡陋,但卻收拾得井井有條,看得出主人很有條理。墻壁上一排排獎狀十分醒目,這都是李浩然上中小學時的“收獲”。
李浩然的父親李長河今年51歲,他告訴記者,自己雖然年齡不是很大,但身體卻一直不太好,每月吃藥需花200元,不能做重體力活,平時照顧家里4畝多農田,農閑時就在附近工地打打短工補貼家用,去年妻子因多種疾病撒手人寰,幾年來為給妻子治病,欠下20多萬元的債務,親戚朋友能借的都借了。
在一起生活的爺爺、奶奶雖都已70多歲,但為了幫襯兒子和正在讀高中的孫子,老兩口請求村里照顧,爭取到掃馬路的工作,每月有1000多元收入。
“日子雖然苦點兒,但兒子還是比較爭氣的,考上了一本大學,選擇了他喜歡的專業!”說起兒子,李長河的臉上堆滿了笑容。在他的眼里,兒子雖然話不多,但很懂事,知道家里經濟困難,從小到大學習都比較刻苦,生活也十分節儉,從不亂花錢,暑假在家還幫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李長河說,現在他最大的任務就是供兒子讀大學,再苦再累他也要挺住。
李浩然在掃地。
采訪中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觀察發現,雖然有1.8米高的個頭,但李浩然生性靦腆,幾乎不主動與人交流。在記者再三鼓勵下,李浩然才漸漸和記者攀談起來。
李浩然告訴記者,因為母親生病和家庭經濟收入低,從小到大他從沒有出去旅游過,在滁州市讀書幾年,他幾乎沒有逛過街游玩過。回想高中三年住校生活,他清晰記得,高中報道那天晚上,軍訓之后又熱又渴,因為不會使用水卡,又不敢問人,所以就一直挨到天亮,那次讓他第一次有“想家”的感覺。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上大學之后,多學專業知識,早畢業、早工作、多掙錢,改善家人的生活!”當記者問及李浩然最大的愿望時,他幾乎不假思索脫口而出。他說,只有解決好生存問題,才能有更多、更大、更好的想法。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葉素健 文/圖
編輯 王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