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3月下旬,淮南市發現新冠疫情確診病例,隨后疫情快速蔓延。危急時刻,淮南警方全力以赴、勇毅前行。連日來,淮南市公安局八公山分局民警接力著責任與愛,守護著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請看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從防疫一線發回的5位民、輔警的感人故事。
第一棒 檢測點
女警孔莉:做安保工作,耐心和群眾溝通
孔莉在采樣點維持秩序。
3月27日傍晚,淮南市公安局八公山分局新市場派出所民警孔莉接到即刻返崗的通知,轄區要連夜組織大規模核酸檢測,急需派出所做好檢測點的安保工作。
孔莉收拾行裝時,她的女兒在邊上默默看著。臨出門時,孔莉笑著勸慰女兒:“媽媽不只是家里的大姐大,也是派出所的大管家。我回單位后,你要替媽媽擔起管家的責任啊。”
半小時后,孔莉戴著口罩出現在核酸檢測點,同時抵達的還有許多小區居民,大家三三兩兩聚在一起,分享有關疫情的小道信息。這哪兒成?孔莉趕忙維護秩序,確保人與人之間的安全距離。有位大爺打趣道:“派出所的女同志也要上一線啊。”孔莉笑答:“是啊,咱們女同志都沖在前面了,你們大老爺們也得好好配合啊。”大爺臉一紅,重新戴好了口罩。
可畢竟人數眾多,3月的夜還有幾分倒春寒,排隊到了晚上10點多,人群中有了牢騷聲。其中有個小伙子的嗓門尤其大,原來他是陪著懷孕妻子一同來做檢測的,但排了兩個小時還沒輪到,可回家等通知,又得讓老婆挺著大肚子爬六層樓。孔莉見狀,和社區干部商量后,當即給孕婦開了綠色通道,讓夫妻倆提前完成了核酸檢測。兩人離開前,孔莉還給他們留了手機號碼,說是等寶寶出生后,她會幫著小兩口聯系辦理新生兒入戶手續。
3月28日凌晨2點多,小區第一輪核酸檢測才算結束。孔莉希望,通過核酸檢測,早日把疫情散播的情況摸清楚,這樣大家才能有的放矢,奪取抗擊疫情的最終勝利。
第二棒 流調廳
民警白冰:午夜電話調查行程軌跡
白冰在用電話參與流調。
3月29日凌晨,淮南市八公山區疫情流調大廳里燈火通明,一片繁忙景象。
協查函一批接一批從封控區內被推送出來,雖說增加了人手,也配置了各種硬件措施,但仍然忙不過來。淮南市公安局八公山分局秘書科副科長白冰原本做后勤保障,此時也主動參與到核查工作中。
午夜打電話,白冰明顯可以從電話那頭聽出防備與不安,有些群眾甚至會將白冰當成電詐分子呵斥。白冰卻并不在意。對于那些提出質疑的群眾,白冰反夸對方有很高的防騙意識。沉穩且親和的語氣,讓群眾們大多愿意配合他完成數據核查。如果經核實確為密接或次密接,便是另一番緊張與細致的記錄和問詢。
有位獨居的老太太說不清自己的行程軌跡。白冰便通過在手的數據,幫她一點點還原都去了哪些地方,見過哪些人。結論是老太太屬于次密接者。老太太驚惶起來,電話里一會兒提起養的那些花草,一會兒又提起投喂的流浪貓。白冰不忍打斷,他耐心地聽著,在瑣碎的信息中拼湊出老太太晚年的生活日常。他細心地提醒老人關好水電煤氣,帶好隨身衣物和治療慢性病的藥物。
第三棒 轉運中
民警易建奎:將警帽戴在哭鬧的孩子頭上
易建奎在社區開展防控工作。
3月29日清晨,淮南市公安局八公山分局新莊孜派出所民警易建奎剛在警車里迷瞪睡著,負壓救護車司機老金便一聲吆喝,說是又有新任務了。易建奎在太陽穴邊上抹了抹花露水,人也就清醒了過來。
這次任務是轉運一家四口,一位老人、一對夫婦和一個五歲的小男孩。他們已經提前接到電話在樓下等待。當救護車和警車進入小區,群眾不自覺地上前圍觀。
易建奎本就人高馬大,是局里的籃球隊長。雖說平日里和人說話很和藹,但面對圍觀的群眾,他還是直起腰板,扎緊腰帶,虎背熊腰的模樣給人強大的壓迫感。大家便知趣地停下腳步。
拉開安全距離后,老金安排這一家四口上了負壓救護車,正要關門,小男孩哇地一聲哭了出來,拼命拽著車門不松手,怎么都哄不好。易建奎此時又變回和藹可親的警察叔叔,將警帽戴在小男孩的頭上。小男孩一愣,也不哭了,伸手摸著帽上的警徽。老金也在此刻關上了救護車的門。
回隔離點的路上,所長打來電話,要安排易建奎休息。易建奎婉拒了。掛斷電話,透過車窗玻璃,易建奎看見男孩還在拿著警帽。易建奎暗暗期許,希望這頂警帽在男孩幼小的心里埋下一顆平安與正義的種子。
第四棒 隔離點
輔警陳源敏:退休后仍堅持值守崗位
陳源敏堅守在隔離點
1月中旬,淮南市公安局八公山分局八公山派出所輔警陳源敏申辦了退休手續,只等上級批復后就可以回家養老。
年后,區里在八公山派出所的轄區設置了集中隔離點。所里人手緊張,工作本就連軸轉。陳源敏便主動向所長請纓:與其賦閑,不如去隔離點執勤。
陳源敏原以為只需要在隔離點待上一段時間,等到退休手續辦下來,就可以光榮“下崗”。可沒想到這一駐守,便不覺間竟過去了一個半月。這期間,被隔離的群眾來了又走,醫護人員也是換了一撥又一撥,唯一沒挪窩的就是陳源敏。所長打過許多次電話,問老陳有什么困難,需不需要有人換班。老陳總打哈哈說這里不愁吃喝不愁睡,能有啥困難。
當然,實際工作并非只是吃喝睡。老陳不僅要承擔登記、巡控、排查隱患等日常安保工作,還要經常安撫隔離人員的情緒,避免發生矛盾糾紛。
陳源敏不會告訴所長,其實退休手續早已辦下來了,他只想站好最后一班崗,有始有終地給自己的公安事業畫上一個句號。
第五棒 設卡點
民警谷寧:在卡點和穿著防護服的大姐相遇
谷寧在卡點執勤。
淮南市公安局八公山分局孔集派出所毗鄰封控區。所里很多同志原本住在封控區內,抗擊疫情戰斗剛打響,派出所就減員了一半警力,但一接到設卡任務,所長谷寧還是帶領其他同志一道出發,配合鎮里做好二碼聯查和核酸檢測工作。
3月29日午后,檢測點發生了小小的爭吵。一名自駕巡游的摩托車騎手看到前方禁行,便想調頭離開。可因為距上一次核酸檢測結果已超48小時,按照規定還需再做一次。小伙子認為自己是綠碼,不太情愿配合,便發生了這場爭吵。谷寧不著急勸解和普及防疫政策,倒是先把摩托車一頓夸贊。小伙子的氣一下子就順了,十分贊同谷寧口中的“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順利地做完了核酸檢測。
矛盾成功調解后,谷寧注意到一名穿著防護服的醫護人員在邊上盯著自己看。只見她轉過身,背上用筆寫著“谷永紅”三個字。谷寧一拍巴掌:“好家伙,是大姐啊。”
雖說是一家人,但各自忙碌在不同的抗疫戰線上,自除夕后姐弟倆就沒再碰過面。工作間隙,姐弟倆給80多歲的老母親打電話問候。老太太在電話里說:“家里的桃花和梨花快開了,也不知道你們能不能趕得上回來看。”
“娘!疫情總會過去的,即使今年看不到,明年花兒也照樣會開。”谷寧說。
“是啊,娘,一定要照顧好自己,等著我和弟弟回家看您啊……”大姐的話說到一半,鼻子一酸,就說不下去了。
恰在此時,又有車輛駛入卡點。兩人匆忙掛斷電話,重整心情,再次投入到抗疫的戰斗中去。
米可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張安浩 (圖片由曹躍修拍攝)
編輯 王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