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春運之后,京滬鐵路迎來春季集中修。在位于蚌埠曹老集站運輸集中修施工所在地上,一輛重達數十噸的工務軌道車從作業場駛出。一名身形嬌小的女生正專注地操縱制動手柄,熟練地“指揮”著這個龐然大物。她叫常澤芳,作為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蚌埠工務段唯一的一名女司機,這個95后女孩笑稱,駕駛軌道車“很酷”。
常澤芳出生于鐵路世家,是名副其實的“鐵四代”。曾祖父是中國第一代鐵路工人,曾參加過抗日戰爭;祖父是濟南局徐州客運段職工,一生用心服務旅客出行;父親是合肥鐵路乘警隊的乘警,為旅客安全出行保駕護航。在父輩們常講的鐵路故事的熏陶下,常澤芳從小就夢想著能成為一名鐵路職工。
戴著眼鏡,說話輕聲細語的常澤芳,讓人很難把她和駕駛鋼鐵怪獸般的重型軌道車司機劃上等號。面對記者的疑惑,常澤芳笑了。“我從小就喜歡擺弄機械,本科學習的是車輛工程專業,當時班里只有兩個女生。”常澤芳說,2019年畢業后,她成為了一名鐵路吊車司機,“開始考的是吊車,先學會駕駛吊車才能開軌道車。”
軌道車是鐵路設備維修、大修、基建等施工部門執行任務的主要運輸工具。2020年11月份,已經取得軌道車吊機操作資格的常澤芳再次向軌道車司機發起挑戰。駕駛軌道車比起駕駛汽車要難上許多,需要通過層層理論考試和漫長的上路實踐準備,這對女孩子來說更是巨大的考驗。備考期間,每天早上5點,常澤芳準時起床,為了不影響別人休息,就和小伙伴相約到基地操場路燈下學習,晚上也堅持學習到12點左右。軌道車操縱實作考試更加考驗著常澤芳。去年8月,她開始上車練習駕駛技術,不小心夾壞了手指,稍用力就鉆心的疼痛,她硬是咬牙堅持著。終于,“過五關斬六將”,常澤芳順利地通過了考試,于去年年底成為一名軌道車司機。
每天早晨7點不到,常澤芳就要來到工作場地,在駕駛軌道車之前需要仔細檢查車輛。她穿著長袖黃色工作服,戴著防砸帽,不顧油污,仔細檢查車輛的每一處,“不能有一處細小的裂縫”。 駕駛軌道車需要花更多的力氣。“與高鐵的全自動化不同,軌道車有12個擋位,都是手動操作,就連踩離合器,也比踩普通轎車的離合器多花好幾倍的力氣。”常澤芳告訴記者,為了增強臂力、腕力,她還買了啞鈴鍛煉。
在日常工作中,軌道車平時出行短則五六個小時,長則達到七八個小時,如遇上避讓其他列車的情況,等待時間會更長。“軌道車上有廚房也有睡覺的地方,如果遇到了在偏遠地方的鋼軌檢修,可能會吃睡都在車上。”常澤芳說,雖然這項工作非常辛苦,但是很有意義,她非常熱愛,“能保障鐵路的安全運行,我很有成就感。”
何兵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劉旸 文/圖
編輯 王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