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2月9日,記者從安徽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奮勇爭先開新局”系列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22年,安徽將適度超前開展交通基礎設施投資,大力實施公路水運機場投資攻堅專項行動,力爭完成投資1000億元以上。
力爭16個高速公路項目開工
省交通運輸廳黨組書記、廳長章義表示,在公路建設方面:力促16個高速公路項目開工,高速公路在建里程有望達到2700公里以上。加快實施“縣城通高速”專項行動,建成合樅高速、池祁高速石臺至祁門段,實現舒城、黟縣城區高速快速通達;全年新增高速公路通車里程330公里以上,改擴建高速公路180公里以上,省會合肥對外高速主通道基本實現“八車道”通行。
目前,省際公路通達能力顯著提升。我省持續實施打通省際斷頭路專項行動,涉及我省的5條省際斷頭路已建成3條、在建2條。下一步,還將重點實施一批高速公路項目,預計到2025年,聯通長三角的省際高速接口將達到20個,基本實現對接長三角的主通道八車道通行。
今年,我省還建設省會到市、市到縣一級公路聯通工程280公里,大力推動普通省道提質升級,提高省道二級公路占比,進一步提升內聯外通水平。實施縣鄉公路升級改造960公里、建制村通雙車道600公里、20戶以上較大自然村通硬化路2800公里。
引江濟淮實現江淮溝通
在水運建設方面,協力推進長江蕪裕河段、江心洲至烏江河段深水航道整治,進一步發揮長江黃金水道功能;加快建設引江濟淮航運工程,實現江淮溝通;加快建設淮河干流以及渦河等支流航道整治項目,進一步提升皖北水運網絡能級,助力沿線產業發展。
同時,構建江河海聯運新格局,積極推進蕪湖馬鞍山江海聯運樞紐、安慶江海聯運樞紐、合肥江淮聯運中心以及蚌埠、淮南淮河航運樞紐建設,加快推進長江沿線改擴建馬鞍山港9號碼頭,加快建設蕪湖港朱家橋碼頭、安慶港長風作業區二期工程建設,著力提升全國內河主要港口吞吐能力,扎實打造長江經濟帶硬核強港。
“長江、淮河干流航道整治加快推進,江淮運河即將建成,我省境內的蕪申運河、新汴河、水陽江等省際航道整治基本完成,‘江河連通、通江達海’基本實現。”章義說,我省累計開通集裝箱運輸航線46條、每周開行212班次。蕪湖、馬鞍山、池州3個港口貨物吞吐量突破億噸,蕪湖港集裝箱吞吐量突破百萬標箱。
完成阜陽、安慶、池州機場改擴建
在民航建設方面,我省將年內完成阜陽、安慶、池州機場改擴建,加快推進合肥機場二期和亳州、蚌埠機場建設,加快建設合肥機場“一樞紐一中心”、蕪湖專業航空貨運樞紐港。
通用機場建設上,年內建成碭山、肥東、泗縣3個通用機場,開工建設金安、天長、明光、旌德4個通用機場,加快績溪、肥西、固鎮等通用機場前期工作,支持蕪湖國家通航產業綜合示范區、岳西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實驗基地、南陵全國快遞科技創新實驗基地建設,助力通航產業發展。
據介紹,我省累計開工建設2個機場新建工程(亳州、蚌埠)、4個機場改擴建工程(合肥、阜陽、池州、安慶)和5個通用機場(合肥施灣、肥東白龍、碭山、泗縣、界首),建成1個運輸機場(蕪宣)和1個通用機場(合肥施灣),“一樞十支多點”的民航機場布局體系正在加速形成。
打造“水陸空”三位一體的交旅體驗
記者會上還獲悉,我省加快推進皖南地區“快進慢游”交通基礎設施網絡建設, 把“五山”(黃山、齊云山、九華山、天柱山、大別山等5座名)和8個5A級景區聯動起來,逐步形成以黃山為龍頭,帶動皖南、聯動江南的交旅融合發展格局,為群眾提供“水陸空”三位一體的交旅融合體驗。
打造陸上自駕游路線。重點建設2條風景道,即:串聯九華山-黃山-齊云山的世界遺產國家風景道和串聯天柱山-大別山的大別山國家風景道,并以此為主線,以既有風景道、旅游公路為支線,串珠成鏈,形成主線聯通、支線循環、串聯五山的自駕游交通網絡。
打造軌上專列游路線。主要圍繞合福高鐵(最美高鐵線)、杭黃高鐵(杭黃世界級旅游廊道重要組成),以及在建的池黃高鐵等高鐵線路,開行旅游專列,串聯名山、名水、名湖、名城。
打造水上觀光游路線。充分發揮新安江、太平湖、秋浦河、皖河等水上旅游資源特色,重點推進新安江生態航道、旅游航道建設,有序發展內河游輪旅游,打造綜合立體的山水畫廊。
打造低空飛行游路線。建設黃山區、績溪、旌德、青陽、桐城、岳西、金安等一批通用機場,開發空中游覽、航空體驗、航空運動等航空旅游產品。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劉旸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