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2月6日晚上7點半,由中鐵大橋局承建的G3銅陵長江公鐵大橋4號墩底節圍堰施工完成,此舉不僅為4號墩進入快速化施工贏得了寶貴時間,同時也為下步承臺施工創造了必要條件。
G3銅陵長江公鐵大橋4號墩圍堰施工現場
“4號墩圍堰分三層施工,二次加高,此次完成的是高度為8米的底節圍堰施工。”據中鐵大橋局項目部二分部工程部長藍海濤介紹,4號墩圍堰由11個節段組成,因為一面臨山,設計采用了不對稱“U”形雙壁鋼圍堰結構,與山體連接兩端圍堰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以達到圍堰充分與山體結合牢固的目的。其余為鋼結構與擴大基礎節段,也就是鋼圍堰部分,由內外壁板、豎向加勁肋及水平環形桁架組成整體鋼殼,壁內設豎向隔倉板,為全焊水密結構。鋼圍堰側板采用雙壁結構,頂層為單壁側板。
建設中的G3銅陵長江公鐵大橋4號墩施工現場
圍堰總長度262.1米,其中迎水面129米, 下游側寬度52米,上游側寬度81.1米,面積1036平米,相當于二個半籃球場的大小。為使圍堰施工方案最大優化,項目部決定采用筑島施工的圍堰安裝方案,變水中施工為陸上施工,大大降低了施工的危險性和困難,提高了施工進度。 春節假期,許多大橋建設者主動放棄了休假,克服了大風、多雨、低溫等惡劣天氣影響,搶抓工期,保障了項目進展順利進行。
G3銅陵長江公鐵大橋是世界首座雙層斜拉-懸索協作體系大橋。大橋線路全長約11.9公里,其中主跨設計為988米的斜拉懸索協作體系,橋梁上層橋面布置為6車道高速公路,設計時速100公里。下層橋面布置為4線鐵路,其中2線為合池城際鐵路,設計時速250公里;2線為銅陵南至江北港鐵路,后期延伸至樅陽,連接安慶,設計時速120公里。
常美蘭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劉旸 文/圖
編輯 王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