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據中國科大網消息,日前,中國科協公布了“典贊·2021科普中國”年度科普人物提名(全國共30個)、年度科普作品提名(全國共40個)名單。中國科大物理系與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雙聘教授、蔻享學術創始人喬振華,科技傳播系副教授、數字文化中心主任張燕翔獲得“典贊·2021科普中國”年度科普人物提名。
喬振華教授及其團隊于2018年創建了促進科學發展、傳播的科學資源共享平臺——蔻享學術(網站:www.koushare.com;App:蔻享學術),致力于共享科學、傳播科學和服務科學。蔻享學術已與眾多高校及科研院所、協會、出版機構等展開全面深度合作,通過優秀學術資源的充分共享、儲存和檢索,為科研工作者提供一站式、高質量科學資源服務,極大地滿足了互聯網條件下尤其是新冠疫情下廣大科研工作者多樣化、自主化、便捷化的學習需求。截至目前,平臺已上線學術視頻逾兩萬個,觀看總量超一億人次;上線各類科學文章近8000篇、科學代碼百余款。這些都極大地促進了前沿科技知識的科學傳播和跨界交流。
張燕翔首次提出“科技藝術”的概念及學科框架,受到科普界和藝術界的關注,相關著作《當代科技藝術》3次獲省部級獎勵,被科普展品行業用作參考書,并先后應邀為俄羅斯、香港、日本、臺灣等地知名機構與高校做報告。“科技藝術”的概念提出數年后,歐盟也開始使用這一概念。2021年9月,科技藝術正式成為教育部新增本科專業。他主持的科普創作先后獲得2014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2019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2019全國科學實驗展演優秀獎、“向全國老年人推薦優秀出版物獎”等國家級獎勵,以及各類省部級獎勵十多項。在科普人才培養方面,他的“新媒體科普課程教學體系構建”獲中科院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他指導的學生科普創作獲得全國優秀科普微視頻獎、司法部全國法制動漫微電影作品優秀獎、全國H5科普大賽一等獎、安徽省大學生科普創意創新大賽特等獎、一等獎等國家級和省部級獎勵十多項。十多年來,他舉辦多項科普展示及為省內數十所高校舉行科普培訓活動,受眾十余萬人。
由安徽省科協推薦,時代新媒體出版社、中國科技大學科學傳播研究與發展中心創作的《南極探秘》獲評“典贊·2021科普中國”年度科普影視頻作品提名。該作品以南極代表性動物企鵝為主角,內容科學嚴謹、形式活潑有趣。
由共青團中央宣傳部推薦,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傳播系副主任、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研究中心副主任袁嵐峰副教授創作的《中國芯片的正道何在?》獲評“典贊·2021科普中國”年度網絡科普作品提名。該作品從芯片制造工藝、流程、光刻難點等角度,科普芯片相關知識,引導觀眾理性思考。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