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第一区,国产精品久久中文,在线中文字幕视频观看,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直播

宿州:擘畫現代農業發展新藍圖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和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宿州市夏糧收割現場。

宿州,是全國糧食主產區之一。農業,是宿州最濃厚的發展“底色”。近年來,宿州市始終把糧食安全放在重要位置,不斷夯實生產基礎,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育良種、用良技、耕良田。通過良田良種良法結合、農機農藝匹配,全鏈條提升糧食生產機械化水平,強力推進“數字+農業”,加快實施“兩強一增”行動,農業現代化建設取得明顯進展。宿州市在2021年度全省“糧食安全”考核中榮獲第一名,宿州市農業農村局榮獲2021年度“全國糧食生產先進集體”。2022年,宿州市夏糧總產量相比去年增產近1億斤,增量全省第2,實現“十九連豐”,獲得省通報表彰;種質資源收集和農作物品種選育位居全省前列;全市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發展到338家,居全省第1位,此種模式連續三年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全市實現科技特派員服務行政村覆蓋率100%。

淮河糧食產業化聯合體農機正在作業。

夯實現代農業裝備支撐

“告別以往耕作繁重的體力勞動,化學除草、飛機打藥、機械化收割……”宿州市埇橋區時村鎮秋德家庭農場負責人孔祥志今年流轉了1400余畝土地,談及種田的變化,他興奮地概括為“增產增收、省時省力”。

在宿州市,隨著農業現代化的發展,全程機械化讓農民種地更輕松。近年來,宿州市充分發揮農業機械在農業生產中的主力軍作用,不斷提高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積極開展全程機械化示范區創建,推進農業機械化高質量發展。2021年,宿州市在全國率先整建制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四縣一區全部建成全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區。2022年,宿州市農機補短板和社會化服務作為安徽省“兩強一增”典型案例全省推廣。

目前,宿州市農機總動力853萬千瓦,拖拉機保有量為18.2萬臺,聯合收割機3.2萬臺,農產品初加工機械4.7萬臺,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99%,位于全省前列。

為順利推進農業機械化生產工作,宿州市不斷強化農機服務保障,優化農機裝備資源配置,加強縣域統籌規劃布局,提升農機社會化服務能力。截至目前,該市農機專業合作社達724家,實現鄉鎮和主要糧食生產行政村全覆蓋。2022年,宿州市農業農村局以農機專業合作社為依托,在5個縣區建設12個綜合農事服務中心。該市積極開展農機合作社理事長和農機手培訓,今年已完成農機合作社理事長培訓213人,超額完成培訓任務。

與此同時,宿州市持續加強農機研制,編制農機裝備需求和研制清單11項,目前,已有山芋插秧機、山芋剪秧機、山芋起垅施肥一體機、大蒜收獲機、大蒜種植機5項研發出樣機。安徽久力的2款大豆玉米帶狀套播機納入省農機購置補貼新產品試點,已實現量產,在今年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中發揮了作用。

宿州市埇橋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內自走式噴淋系統。

農業產業插上智慧翅膀

在宿州市碭山縣園藝場1500畝的“一號梨園”里,物聯網設備為梨園提供實時農業生產管理服務,控制中心能24小時監控和分析農場內梨樹的生長環境。

“以前這么大一個梨園,每天光澆水施肥就要耗費巨大的人力,現在有了智能水肥一體化系統,動動手指點下手機就能完成任務。”阿里云數字農業行業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碭山“一號梨園”里有個“農田氣象站”,可以實時監測果園風力、風向、光照、降雨以及二氧化碳含量等,這些數據會反饋給果園的管理者,為農業生產提供決策幫助。

數字農業一端連著科技,一端連著農業。宿州智能裝備大顯身手的數字化農業生產場景讓人印象深刻,在田間地頭的“新玩意兒”“黑科技”,正是該市以科技為支撐,大力發展數字農業的生動縮影。

宿州市立足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3個“國字號”平臺,與阿里巴巴集團合作共建長三角首個“數字農業產業帶”,在全省率先開展數字鄉村智慧農業和農業產業互聯網試點建設。目前,宿州市已完成10個數字農業示范基地的升級改造,已擁有12個獲省級認定的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示范基地。

同時,宿州市農業農村局在數字農業領域展開深入探索,通過物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實現現代信息技術與農業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全產業鏈融合,打造全鏈溯源和品牌推廣系統,構建“生產智能化、產品綠色化、經營網絡化、管理數字化、服務在線化”的數字農業新模式,讓農業經營主體在數字農業中獲得越來越多的“紅利”。

目前,宿州市數字農業產業服務平臺溯源系統已入駐企業23家,賦碼總數2025個,入駐企業包括徽香源食品、符離集劉老二燒雞、達園糧油、永富農業、龍潤堂生物科技、好念頭食品、徽豆香調味品等本地知名企業。

碭山縣“一號梨園”內智能化噴藥設備。

良種良技促進農民增收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種源安全連著糧食安全。宿州市糧食總產量實現“十九連豐”的背后,好種子功不可沒。作為全國小麥主產區之一,宿州市聚焦新品種試驗示范,育良種、推良技、種好糧,實現了糧食增產增收、綠色高效。

2022年,宿州市新增收集農作物種質資源45份,超額完成40份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任務,自主選育國審小麥品種2個,國審大豆品種2個(全省僅有的2個),省審大豆品種3個。登記辣椒品種25個,獲得植物新品種權證書品種25個,登記非主要農作物品種數和獲得植物新品種權證書品種數均居全省前列。

目前,宿州市小麥制種面積24.7萬畝,繁殖品種133個,生產小麥種1.25億公斤;大豆制種面積6.44萬畝,繁育大豆品種15個,生產大豆種966萬公斤;全市辣椒制種面積12127畝,生產雜交辣椒種子35.4萬公斤。

泗縣石龍湖高標準農田水源工程。

2022年,宿州市財政注資鄉村振興投資集團5000萬元,重點打造宿州種業小鎮,目前,2.5萬畝核心區已進入基礎設施建設階段,國內多個大型種企已簽約進駐,南農大、安農大等高校種業研發中心實驗室已入駐。

除了種子好,種植技術也是農戶增收的關鍵。宿州市抓好農業“四新”科技成果轉化,組建技術指導團隊,遴選農技應用示范主體,建立“專家+農技人員+示范基地+示范主體+輻射帶動戶”的鏈式推廣服務模式,推動農技人員開展包村聯戶,提供對口精準農技指導服務,加快先進技術進村入戶到田,實現“科技人員直接到戶、良種良法直接到田、技術要領直接到人”,提高先進農業科技應用水平。

“我流轉了1300畝土地,今年小麥夏收平均畝產600公斤以上,部分田塊畝均超過800公斤。”埇橋區西二鋪鎮葛林村種糧大戶雷修春告訴記者,能有這么好的產量,得益于前期農業部門在選種上的科學建議和全程技術指導。

今年以來,宿州市農業農村局共建省級科技特派員工作站16家,市級科技特派員工作站已組建完成,完成高素質農民培訓1950人目標任務。全市選派1232名科技特派員下沉一線,從種植模式、播種量的確定、測土配方施肥、藥劑拌種等方面提供精準的技術服務,保障農戶增產增收。目前,全市實現科技特派員服務行政村覆蓋率100%。

黃元明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張濤

—— 本文由大皖新聞原創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相關閱讀

安徽: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八成

近年來,安徽加快推進全程全面機械化,農機化發展取得良好成效,2021年底,全省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82.1%,超全國平均水平10個百分點;農機裝備制造企業近500家,年產值超330億元,居全國第7位。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轮台县| 庄浪县| 易门县| 德钦县| 奇台县| 高青县| 当涂县| 盘锦市| 丰原市| 绥棱县| 施甸县| 潞西市| 平乡县| 务川| 河津市| 延吉市| 天长市| 侯马市| 潞城市| 六枝特区| 麻栗坡县| 台江县| 濮阳市| 灯塔市| 砚山县| 濮阳县| 本溪市| 化隆| 乐陵市| 伊宁县| 景洪市| 游戏| 莱西市| 高邑县| 南城县| 漠河县| 同德县| 常山县| 巴彦县| 宜川县| 澜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