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近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關于公布智能建造試點城市的通知》,決定大力發展智能建造,將北京市等24 個城市列為智能建造試點城市。記者注意到,合肥是安徽唯一進入試點名單的城市,這也是全國首批智能建造試點城市。作為碧桂園集團智慧建造體系的先行者,廣東騰越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安徽公司在合肥先行先試,使用碧桂園自主研發的科技智慧建造體系,實現建造方式簡單化、精細化、綠色化,促進安徽建筑業快速轉型升級、綠色節能環保持續發展。
廬江星悅臺項目BIM 制作外架模型。
BIM數字化發展為智慧建設賦能添翼
安全帽內置智能集成芯片,實時感知施工現場人員位置信息,實現工地勞務精細化管理;塔機安全監測系統,24小時監控塔吊狀態,提升塔吊安全運行能力……在位于合肥廬江縣的星悅臺項目內,這樣的智慧場景隨處可見。作為碧桂園集團100 個科技建造試點項目之一,廬江縣星悅臺項目今年以來全力推進以BIM技術為核心的智能管理應用平臺,實現建筑工地的數字、智能升級。
“所謂BIM,其全稱為‘建筑信息模型’,是指在建設項目資產的全生命周期應用模型和數字化技術手段進行信息管理的方法和技術。其應用涵蓋了規劃設計、方案及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施工建造、竣工交付、資產運維及最終拆除的建筑物全生命周期。”廣東騰越安徽公司廬江星悅臺項目負責人介紹,以BIM技術為核心的智能管理應用平臺猶如建筑工地的“智慧大腦”,將施工過程中涉及到的人、機、料、法、環等要素進行更準確的實時動態數據采集、更智能的數據挖掘和分析以及更智慧的綜合管理,從而實現建筑工地的數字、智能升級。
通過BIM+數字化,讓廬江星悅臺項目工地“耳聰目明”,看得見違章、聞得見煙霧、說得出預警,實時精確“把脈”施工現場。
機器人等核心科技推動建筑行業變革
一名工作人員控制幾臺不同功能的建筑機器人,就可完成地坪打磨、工地測量、樓層清潔等工作。今年以來,廣東騰越安徽公司在安徽范圍的全部在建樓盤項目,已開啟建筑機器人進場施工部署。和傳統施工方式相比,建筑機器人以更加自動化、智能化、標準化的新型施工方式,為建筑過程提效增速……如今,智能建造在安徽不再是一種概念,它已經實際應用到建筑場景中。
“建筑機器人不僅可以保障施工過程的安全性,改善傳統惡劣的施工環境,也可極大地提升管理和生產效率以及施工質量。”廣東騰越安徽公司總經理朱江峰介紹,目前,安徽不少項目已利用建筑機器人完成危險系數較高、操作繁復的工序,下一步將繼續加大機器人進場數量,助力解決工地上“危、繁、臟、重”四大難題,不斷以科技賦能推進智能建造。
施工人員正在操控打磨機器人。
除了機器人,廣騰安徽還投入了智能爬架、自升造樓平臺、智能升降機、井道電梯等,這些智能系統化設備能有效解決傳統施工升降機使用效率低下的弊端,提高垂直物流通道的運輸效率,保證建筑工程施工進度,大大降低施工安全風險。而其使用的新型塑料模板體系成型質量高、周轉次數高,不僅在提升工效的基礎上保障施工質量,施工精確度更是達到亞毫米級。
智慧建造助力安徽建筑業數字化轉型
科技創新為智慧建造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位于合肥市包河區鴻強大廈的廣東騰越安徽公司已深耕安徽建筑市場5 年,自成立之初便始終貫徹碧桂園獨有的高科技智慧建造體系。該體系聚焦機器人建房、新型塑料模板、新型裝配式建筑、BIM數字化應用,可將40%的工作提前在工廠內完成,實現現場工廠化流水線式新型工業化施工模式,大大減少工地現場的用工數量,解決了企業用工荒的難題,同時安全更有保障、質量更加穩定可靠,在縮短建造周期、提高綜合效益以及綠色節能環保方面效果顯著。
得益于智慧建造體系的應用,廣東騰越安徽公司先后實現14 個展示區完美開放、近10000 套住宅完美交樓,成功打造了1 個省級“黃山杯”工地、1 個市級結構工程獎項工地、10 個省級建筑施工安全質量標準化示范工地、16 個市級建筑施工安全質量標準化示范工地以及6 個市級安全質量觀摩工地。業務遍布安徽省內各市縣,目前公司在建項目超190萬方,年施工產值近20億元。
從傳統工地到“智慧工地”,再到“智慧建造”的蛻變升級,建筑業正利用物聯科技風口,進行顛覆式變革。未來,廣東騰越安徽公司將創新迭代更多新基建技術,進一步提升工程建設數字化水平,助力合肥打造全省“智慧住建”標桿,為全省乃至全國建筑業數字化轉型貢獻智慧與能量。
大皖新聞記者 徐琪琪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