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11月24日下午,記者在淮南市潘集區泥河城區岸邊,看到3名身穿工作服的工人清理著排洪溝里漂浮的雜物;堤壩斜坡綠地上,另有幾名工人清除著綠地里長出的雜草和垃圾。記者注意到,如今的泥河城區兩岸已建成具有生態、觀光、休閑、娛樂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濱水景觀,成為當地群眾提茶余飯后休閑的好去處。
泥河發源于鳳臺縣,自西向東穿潘集區而過,流入淮河,是淮河重要支流之一。泥河干流河道長55.65千米,其中鳳臺境內16.25千米,潘集區境內河長39.4千米,在潘集區有著“母親河”之稱。
過去,潘集區內泥河上中下游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問題,受城鎮、農村生活、生產污水散排,城鎮管網、現狀溝渠雨污混流等影響,致使水體黑臭,污染較重,水質超標,流域水環境質量逐年下降,水生態系統逐漸退化。“過去泥河岸邊遍地是垃圾,臭氣熏天。”淮南市潘集區水利局副局長王濤告訴記者,為了保護潘集區的生態環境,改善水體污染狀況和城市衛生面貌,該區從2019年11月開始對泥河流域水環境進行治理,通過實施全面的工程與非工程措施的雙管齊下,泥河總體水環境質量得到在效提升,最終實現“通、活、凈、美、可控”的流域水環境綜合目標。
王濤介紹,“通”是水通、路通、綠通、生態廊道(魚、鳥、生物遷徙);“活”是水體可以自由流動;“凈”是水質達標,達到人可接觸娛樂;“美”是水美、景美、環境美;“可控”是滿足防洪排澇的要求,水量、流向可以控制。通過2年的治理,現在“通、活、凈、美、可控”的流域水環境綜合目標通過治理已經實現。
潘集區白云小區位于泥河岸邊,小區居民陳大娘帶著小孫子在岸邊景觀帶里玩耍著。“這里過去到處是垃圾,我們都躲這兒遠遠的,哪想過帶孩子來這里玩。”陳大娘說,通過治理后,泥河岸邊栽種了草和樹,進行了綠化,原來的荒地變成了漂亮的小游園,河水也變清了,整個環境都變好了,每天天氣好,就會帶著孫子來這里玩。
記者了解到,潘集區通過對泥河流域的環境治理,已能有效地收集了城區污水,城區整體水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提升,主要污染源不再直排入泥河,而是進入污水處理廠;投資4000多萬元,建成了兩側濱河帶39萬平米的綠色長廊,打造出四季有景的自然之美,實現了生態環境的改善。
記者采訪中還了解到,為確保治理成果,泥河流域現在有專業的運維單位來做綠化管養提升環境品質、保證城區排水管網暢通和污水處理達標排放等運營維護工作,實現環境與社會的綜合效益。
大皖新聞記者 張安浩 文/圖
編輯 陶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