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彈指之間,芳華十年。十年來,鳳臺縣黨員干部群眾踔厲奮發,銳意進取,聚力發展,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經濟實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大為改善,城鄉面貌顯著變化,黨心民心高度凝聚。2022年8月,鳳臺被評為全國縣域發展潛力百強縣。
淮水三灣。 葛倫智/攝
產業“聚起來”工業“強起來”
鳳臺是傳統煤電重鎮。如何甩掉煤電依托,實現產業轉型跨越發展,把工業做強做大,是鳳臺這十年主攻的重點課題。面對嚴峻的發展環境和艱巨的發展任務,從探索到成熟,從開發到開放,一個個目標從紙上落到地上,砥礪十年,鳳臺交出一份優異的“成績單”。
鳳臺興東智能制造科技企業孵化器獲省科技廳認定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鳳臺經濟開發區榮登省級第三批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鳳臺縣農民工返鄉創業示范園獲省級農民工返鄉創業示范園;鳳臺縣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獲批新認定省級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成功培育規上企業66家,涵蓋機械制造、精細化工、新型建材等行業;規上工業營業收入49億元,較十年之前翻了兩番……
過去十年里,鳳臺以項目發展為核心目標,不斷優化營商環境,走出一條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充分釋放的發展新路。十年來,發展高新技術企業17個,累計專利授權量800余件。主動承接長三角、珠三角、合肥都市圈產業轉移,通過精準發力,保障了項目快速推進。
如今的鳳臺,產業集群集聚、干事創業氛圍濃厚、產城進一步融合……工業強,才是硬實力,在鳳臺正逐步變成現實。
農業“好起來”鄉村“靚起來”
黨的十八大以來,鳳臺農業走向現代,農村走向繁榮,農民走上小康。這十年,成為全縣農業農村發展最快、群眾得到實惠最多、生活水平提高幅度最大的“黃金十年”。
州來綠港智慧農業。
鳳臺縣農業“大托管”模式,被農業農村部推薦為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典型案例;鳳臺入列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創新試點縣;鳳臺被列為第一輪省級農村改革試驗區和省農業生產“大托管”示范縣等等,捷報頻傳,成績搶眼。
鳳臺縣是農業大縣,是國家糧食生產主體功能區之一。經過十年的發展,已經從過去“汗滴禾下土”,到現在無人植保飛機等智能化農機裝備在廣袤的田野上忙碌,高空測報燈、自動蟲情測報燈等現代化裝備為農業增產護航,技術服務APP隨時為農民答疑解惑,如今種田在“指尖”也在“云端”。
據介紹,十年來,鳳臺全縣糧食總產量由2012年的56.94萬噸,增加到2021年的61.2萬噸,實現糧食產量“十九連豐”。十年來,鳳臺圍繞“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這一中心目標,以加快現代農業建設為主線,以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應用為根本支撐,調整農業農村經濟結構,大力發展優質農業、標準農業、品牌農業和現代農業,促進了農業農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截至2022年,鳳臺依法登記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到1393個,發展家庭農場2108個,實施農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設項目5.5萬畝,新建高標準農田2萬畝,建設優質專用小麥生產基地7.9萬畝,投資16億元的牧原生豬養殖基地建成投產,成為第二批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與江蘇綠港聯合投資6.8億元的長三角一體化合作項目建成投產,擁有28萬平方米亞洲最大智能溫室集群,智能化生產管理水平達到世界先進,已獲批創建長三角綠色基地。
如今的鳳臺,糧袋子滿,菜籃子豐,農產品市場琳瑯滿目,農民腰包越來越鼓……一幅“糧食穩、產業興、鄉村美”的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科技“新起來”人才“聚起來”
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永動機”。十年來,鳳臺搶抓重大機遇、激活創新“因子”,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為民解難,為企紓困作為科技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催生更多新技術新產業,開辟經濟發展的新領域新賽道,培育了一批批科技型企業、創建了一批批高質量創新平臺、轉化了一批批重大科技成果,為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推動一流創新要素向鳳臺集聚,激蕩高質量發展“一池春水”。
日常檢修。
2012年以來,鳳臺先后獲國家三農科技服務金橋獎1項、省科技獎8項、市科技進步獎23項,評選縣科技獎23項,獲獎科技人員300多人次。加大引進人才、引進智力工作力度。鼓勵企業引進省內外高層次科技人才,激勵科技人才服務企業、創新創業。2013年開展享受縣政府津貼科技人才和企事業單位聘請科技專家費用政府資助評選活動,評選出享受縣政府津貼人才8人,企事業單位聘請科技專家費用資助企業5家,名縣外專家享受縣政府特殊津貼。
2012年以來,鳳臺先后備案科技型中小企業70多家,納入高企培育庫,采取‘一企一策’方式重點培育。先后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51家、省高新技術培育企業13家,有限期內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9家。認定省、市創新型試點企業19家,認定省民營科技企業9家、省級農業科技專家大院3家、市級“科技小巨人企業”2家、市級農業科技型企業15家。認定重點新產品6項、高新技術產品50多項。組織15家企業參加全國創新創業大賽,精興生物等多家企業獲市獎,入圍省半決賽。
生態“綠起來”城鄉“美起來”
2022年,鳳臺成功創建省級森林城市。十年來,鳳臺通過“創森”開展,綠色,已經成為鳳臺的特有名片;綠色,讓鳳臺煥發勃勃生機。
鄉村美景入畫來。徐金陵/攝
據介紹,鳳臺縣扎實推進森林城鎮、森林村莊建設,已創建省級森林城鎮2個、森林村莊24個,已實施15個鄉鎮130個行政村的高質量農田林網建設,新建和完善農田林網220公里,栽植中山杉36萬株,折合造林面積6000畝,新增農田林網控網面積約18萬畝。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25.9%;城區各類綠地面積1005.38公頃,綠化覆蓋面積1038.68公頃,綠地率達40.20%,綠化覆蓋率達41.53%,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2.32平方米。轄區內公路、鐵路、水系綠化率達到97.91%,多項指標達到或超過省級森林城市的標準。
如今,漫步于這座城市,您會真切感受到綠的彌漫、水的清靈、韻的悠長。茅仙洞森林公園、濟祁高速森林長廊、淮河生態廊道、茨淮新河廊道處處森林掩映,蒼翠欲滴;永幸河公園、利民河濕地花團錦簇、候鳥成群;劉集鎮、李沖回族鄉等森林城鎮異彩紛呈,爭相斗艷。
十年來,鳳臺還以河湖治理、水土保持治理、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等項目為重點,將水文化、水景觀主動融入到城鄉生態文明建設中,規劃建設一批高標準、高質量的水生態工程。實施環城水系綜合治理工程和永幸河西延工程,總投資4.96億元修復城區永幸河、明珠河、永菱河、利民河水系11.7公里;投資1400萬元實施大古堆景觀工程,通過生態護坡、護岸,整治河道岸線形態,展現出淮河鳳城段獨特的人水和諧新風貌;實施李沖回族鄉邱家溝生態清潔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投資700萬元,治理面積7.51平方公里。
如今的鳳臺,樹木蔥蘢,綠意盎然,景色宜人……或許只有久居這里的人們才會發現,這座城市的顏值、內涵與溫度,已不同往昔。
徐艷友 李聰 大皖新聞記者 張安浩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