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漫步新安江畔,清澈的江水倒映著草木蔥蘢的青山,白墻黛瓦相映成趣,繪就一幅皖南鄉村獨特的山水畫卷。
在新安江歙縣妹灘至正口河段上,人們總能看到一艘艘黃山中環潔的打撈船只往來穿梭,打撈河道上的垃圾。其中有一艘是新安江妹灘至正口河道管理員、黃山市“最美河長”余來順在駕駛,作為黃山中環潔的水域管理員,他恪盡職守,積極投身新安江河道垃圾的巡查打撈工作,帶頭宣傳“治水”的方針政策,引導村民養成良好的垃圾處理方式,避免垃圾入水,力保一江清水。
新安江屯溪段水上保潔作業。
為積極探索新安江綠色發展創新模式,2012 年,全國首個跨省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新安江流域水環境補償試點工作正式實施。2019 年以來,黃山市積極探索實施市域農村生活垃圾治理PPP 項目模式,對農村生活垃圾全域化清掃保潔、全域垃圾統一收集轉運至焚燒發電廠處理,建成了全域農村生活垃圾智能化收轉運體系,形成了“智慧化引領、系統化運營、品質化服務、社會化共建”的環境治理“黃山模式”。
為有效控制陸地生活垃圾流入河道,營造一個“水清、河暢、景美、安全”的生活環境,黃山中環潔創新水域保潔模式。根據全市水域分布特點,制定溝渠、支流、主流、汛期應急4 個場景作業模式,建立水域保潔網格化管理機制,組建專業化水域保潔隊伍及汛期應急打撈小組,投入大中型專業機械化水域打撈船舶及各類小型打撈作業船157艘,并配置全封閉收運車輛,及時清運垃圾。搭建智慧環衛系統,應用無人駕駛打撈船與無人機巡檢作業,船只和車輛安裝GPS與監控視頻,實現作業船只與作業效果的實時監管,發現問題及時督辦整改,持續優化作業質量,提升精細化管理能力。從水域源頭全程保障,避免垃圾面源污染,保證了新安江水域生活垃圾的有效治理,實現了對新安江流域主要水域的常態化保潔,新安江下游水質連續三年達標且逐年向好。
水域保潔作業。(歙縣融媒供圖)
新安江不僅是黃山市的“母親河”,還是錢塘江正源,是關乎安徽、浙江兩省生態的重要河流。為了更好地呵護一江清水,2020 年皖浙兩省簽署合作協議,開展水域聯合打撈。2022年已打撈水域垃圾2428噸。
如今,新安江已成為全國水質最好的河流之一,試點以來,新安江每年向千島湖輸送近70 億立方米干凈水,從新安江探索出的合作路徑,正擴展到更廣闊和更綜合的生態領域。前不久,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入選中央黨校干部學習重要讀本《蝶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案例精選》,書中以《“生態補償機制”先行者》為題介紹了安徽黃山生態補償機制創新發展之路。
黃山中環潔全面推進了黃山市環境治理全域一體化運營,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黃山模式”,受到了社會各界充分肯定,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等中央及地方媒體曾多次報道,2021 年榮獲“安徽省優秀環衛企業”稱號,其中水域作業模式入選了2021 年度環衛行業示范案例。
黃山中環潔將繼續堅守,全力以赴呵護一江清水,讓中環潔的橙色在黃山綠水青山之間更為亮眼。
大皖新聞記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