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10月5日,“尋拍老安慶“第十季,數十名地域文化及攝影愛好者,在皖江文化研究會會長汪軍的帶領下,從朱家坡出發,從高家山下觀音港安慶先民奮斗的身影,到東晉郭璞預言“此地宜城”的雕像,不斷有令人驚喜的“發現”。這些都是他們平時司空見慣的尋常街巷,如今呈現出鮮活的歷史厚度。
這次尋拍活動的主題:從康濟河三孔橋到慈云閣忠烈祠,側重挖掘安慶東門外歷史文化遺存,高家山、朱家坡、觀音港、三孔橋、東北埂、大士閣,很多消逝的地名重新浮現;馬剛、熊成基、范傳甲、周學熙,很多遠去的人物重又回來,而借助老地圖、老照片,百年前街巷栩栩如生地再現?!斑@就是尋拍活動的意義,通過重回歷史場景,獲得沉浸式體驗,無障礙地溝通城市文脈,從而汲取力量,獲得系統的人文感受?!蓖罱幕芯繒L汪軍告訴記者。
“尋拍老安慶”活動,已連續舉辦十屆,每次都變換不同的主題,多側面地展示安慶文化,多維度拓展城市文化空間,在當地產生了很大影響。每次尋拍活動,在網絡留下大量的影像記錄,豐富了當代安慶文化內涵,給當地文旅也帶來生機和活力。
大皖新聞記者 蔣六喬
編輯 彭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