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9月29日,"網聚美好安徽·見證十年巨變"網絡主題活動采訪團來到位于宿州市的淮河糧食產業化聯合體倉庫。該聯合體自2012年7月正式掛牌成立以來,帶動農戶6500多戶,還被授予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化示范聯合體稱號。
以企業為龍頭,提供全程化服務
9月29日下午,淮河糧食產業化聯合體倉庫門前,高梁密實地鋪曬在地上。"在聯合體成立之前,農戶的土地都是分散的,大家在忙于種地的同時,還要提前很久去找農機、租倉庫、找曬場等,操心的事太多。"淮河糧食產業化聯合體負責人李勇向記者介紹,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淮河糧食產業聯合體于2012年7月成立,由1家種業公司、13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和27個家庭農場組成,實現從耕、種、管、收、烘干、加工、銷售到農技培訓、融資的全程化服務。
童士合是宿州市埇橋區的種糧大戶。童士合向記者介紹,從2013年開始,他就加入了淮河糧食產業化聯合體,流轉了500多畝的土地專門從事糧食種植。"今年,我們聯合體成員開辟了大豆玉米復合帶狀種植試驗田,保證我們在收獲與往年同等玉米的同時,每畝田還能增收220斤的大豆。折合算下來,今年每畝田起碼增收450元!"童士合說。
輻射帶動小麥良種繁育4萬畝,帶動農戶6500多戶
"在聯合體內,各方通過簽訂生產服務合同、協議,確立各方的責權關系。"李勇告訴記者,作為聯合體的龍頭,企業負責聯合體生產經營計劃、良種及生產資料供應、農業栽培技術服務、產品收購銷售等。淮河農機等合作社為聯合體提供全程機械服務,與家庭農場簽訂作業服務協議,安排統一作業。家庭農場按照龍頭企業的技術標準負責糧食生產。
據悉,依托淮河種業有限公司帶動作用,聯合體成員逐年增加,規模逐步擴大。聯合體經營土地面積由當初的4740畝增加到1.6萬畝,年產值由1200萬元增加到1.16億元。聯合體輻射帶動小麥良種繁育4萬畝,帶動農戶6500多戶。據了解,淮河糧食產業化聯合體還被授予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化示范聯合體稱號。
大皖新聞記者 余康生 攝影報道
編輯 陶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