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隨著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婚喪嫁娶的成本也越來越高,尤其在廣大農村,許多家庭為了講排場、撐面子,往往不顧自身家庭條件,打腫臉充胖子,一場酒席下來,鋪張浪費不說,隨禮的村民也苦不堪言。
南陵縣籍山鎮的三連村,村民以往也飽受此苦,但自從村里成立了紅白喜事會后,通過完善村規民約等方式,抵制大操大辦,禁止鋪張浪費,得到了村民的支持,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連村位于南陵縣城東北部,有1200余戶,人口約5200多人。2019年,三連村大力倡導移風易俗,挖掘優秀的家風家訓,以蕪湖市首個家風家訓展示館作為教育基地,倡導弘揚中華傳統美德,讓廣大村民從中吸收道德精神力量,自覺踐行社會文明和良好家風。大力提倡“婚事新辦、喪事簡辦、一般事不辦”的新風理念,發動群眾自覺抵制鋪張浪費之風,建設紅白喜事集中辦理場所“喜慶堂”,由村紅白理事會負責日常管理。
喜慶堂坐落于該村的村中心,屬于村集體投資興建,總面積750平方米,主要承辦本村和周邊相鄰群眾的紅白喜事和其他宴請。
喜慶堂運營不久后,村民李大爺準備在南陵縣城為兒子辦婚禮,在時任三連村黨委書記江杰的建議下,李大爺同意將兒子的婚禮酒宴改在慶喜堂辦理。婚禮當天,不少鄉親都來到喜慶堂,見證了兩位新人的大喜時刻。現在,喜慶堂已成為三連村民辦喜事的首選。
喜慶堂不僅免費給村民辦宴席,還免費提供鍋碗瓢盆和桌子板凳,而音響設備、多媒體大屏幕等也一應俱全。“除了紅白喜事,村民家辦升學宴、生日宴、喬遷宴的時候,喜慶堂就免費提供給村民使用。”三連村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
根據三連村紅白理事會的章程約定,黨員干部必須帶頭示范,理事會成員應帶頭移風易俗,村民辦紅白喜事,要向理事會報告,不大操大辦,嚴禁鋪張浪費:紅事婚宴不超過10桌,每桌花費不超過600元,親朋隨禮不超過100元;白事提倡喪事從簡,不超過2天,不亂燃放鞭炮。
按照章程規定辦理酒席,不僅給主辦家庭節省了成本、減輕了負擔,又減少了鄰里間的人情麻煩,形成倡導節儉、破除陋習的濃厚氛圍。
現如今,村民們越來越感受到“婚喪從簡、喜事新辦、厚養薄葬”帶來的好處,提起紅白理事會,村民們都豎起大拇指稱贊。
大皖新聞記者 孫芮(圖片由南陵縣委宣傳部提供)
編輯 彭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