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網絡平臺現在已成為大家生活和工作的重要交流工具,但網絡并非法外之地,個人的言行舉止同樣受到法律約束。9月1日,大皖新聞記者從淮南市潘集區人民法院了解到,王某利用抖音錄制視頻辱罵他人,并在微信群中轉發傳播該視頻,被判賠禮道歉、賠償6000元精神損害撫慰金。
魏某與王某系前同事,二人因工資計算事宜產生糾紛并發生撕扯行為,王某因此事對魏某心懷不滿,在自己的抖音賬號上發布了三段辱罵魏某的視頻,并將該視頻轉發至單位微信工作群中。魏某以侵犯自己的名譽權為由將王某訴至法院,要求王某公開賠禮道歉,賠償其精神損害撫慰金。
潘集區法院審理認為,公民的名譽權受法律保護,名譽權的客體是名譽及利益,名譽權的基本內容是保有和維護自己的社會評價。抖音、微信等平臺雖然是網絡虛擬空間,但相關參與者在發表言論時仍應恪守基本的禮儀和道德規范,不能逞一時口舌之快而散布不負責任的言論傷害他人。
法院認為,王某因工作瑣事與魏某發生爭吵、撕扯后,在抖音平臺發布視頻,指名道姓辱罵魏某,并轉發至微信工作群,已經不屬于正常的言論范疇,明顯帶有侮辱魏某人格尊嚴、貶損其名譽的意圖,部分言論通過抖音平臺及微信傳播,既會使魏某的自尊受損,也會給其帶來社會評價降低等不利后果。王某的相關言論已構成對魏某名譽的侵害,依法應當承擔侵權責任,遂作出以上判決。
耿孟婷 大皖新聞記者 張安浩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