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走進(jìn)宿州市蕭縣毛營子村,處處洋溢著尊老愛老敬老的濃厚氛圍,而這離不開一位叫做王明樂的95后青年。
舞池里,老人們在蹦迪
蕭縣毛營子村南頭廣場上,幾十個穿著樸素的老人擠在一起,和著音樂手舞足蹈。他們“舞姿”各異——有的左右扭動,有的狂甩頭發(fā)。不少老人年事已高,頭發(fā)花白、眼睛也幾乎睜不開,但依然跟著旋律努力揮動雙手。隊(duì)伍的前列有個瘦高的小伙子,帶著老人們“手舞足蹈”,他就是王明樂,大家喊他“小六子”。
“小時候我十分叛逆。為了讓我能好好讀書,母親操碎了心。”小六子告訴記者,初中之后他就外出打工,但收入都很低。苦于漂泊,2016年王明樂回到蕭縣做起了代駕。
村子里獨(dú)居的老人很多
記者注意到王明樂腳上穿的鞋子,破爛不堪的鞋面可以清晰地看到腳趾。“這是母親留給我唯一的念想,雖然破,我依然每天都穿著。”王明樂告訴記者,三年前的春節(jié),母親在趕集路上遭遇車禍意外去世,原本想賺點(diǎn)錢讓母親過得好一些,沒想到再也沒機(jī)會了。“母親生前對我的固有印象,一直覺得我是個長不大的孩子,她走后,我就希望做點(diǎn)什么證明自己,也告慰母親的在天之靈。”王明樂決定在做代駕之余,白天在村中帶領(lǐng)老人們蹦迪跳舞。
王明樂喊王瑞芝去蹦迪,老人一聽到手舞足蹈
“村子里的孤寡老人,每天生活太無聊了,不是打牌就是幾個人‘干瞪眼’。除了寂寞就是寂寞。”于是,王明樂帶著音響來到村南頭的小廣場招呼老人們來跳舞,起初大家都有點(diǎn)害羞,后來看王明樂在前面手舞足蹈地示范,氛圍像漩渦一樣,一下子把周邊十里八村的老人都卷了進(jìn)來,越來越多的人加入。“我的老baby們現(xiàn)在每天都想讓我?guī)麄儽牡希挛鐑牲c(diǎn)半準(zhǔn)時來報道,人最多的時候快600人!”后來,惡劣天氣下,王明樂就帶著大家把舞臺轉(zhuǎn)移到村里的KTV。
小六子和老人們在一起
“俺自從跟著小六子跳舞,老腰也不疼了,生活也有盼頭了,每次跳完還能多吃一個大饃!”84歲的王宗云笑呵呵地說。自從跳上舞之后,村里老人和王明樂也成了無話不說的朋友,王明樂還時不時地給他們買一些生活物資或節(jié)日禮品,作為回饋老人們也會幫王明樂做做飯、收拾院子。“我做這件事從沒想過回報,只希望村里老人能夠快樂一些,健康一些。
毛宏禮在開跳前唱了一首《沒有共產(chǎn)黨,就沒有新中國》
“搖頭王”劉富榮一聽到音樂聲立馬嗨了起來
這點(diǎn)對我來說是最有價值的。”王明樂如是說。45 歲的劉富榮是舞者當(dāng)中最年輕的,因?yàn)闃O具感染力的舞姿,被大家戲稱“搖頭王”。音樂響起,“搖頭王”便搖晃起腦袋,老人們在她的帶領(lǐng)下更為興奮。“這里就像我的一個庇護(hù)所一樣,讓我能找到自己的舞臺。”“搖頭王”告訴記者,家庭的不幸,讓她需要找到一個能夠消解內(nèi)心壓力的地方,認(rèn)識了小六子,認(rèn)識了這么多老年人,甚至成了領(lǐng)舞。“老人們喜歡我,我也喜歡他們。我們都喜歡小六子!”“搖頭王”說。
王瑞芝每天最開心的事情就是來小六子家。
王明樂騎著電動車穿梭在村里,他希望堅持做下去。
近兩年的時間過去了,越來越多的人匯聚到小六子家里。孤單的、寂寞的、痛苦的、無助的人,在這里找到了屬于自己的舞臺。對于未來,王明樂說沒有具體的打算,他希望繼續(xù)做下去,盡可能地帶給老人們更多歡樂,也讓天上的母親能夠看得到更好的自己。
周宇瑤 大皖新聞記者 卞世鵬 攝影報道
編輯 彭玲
請輸入驗(yàn)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