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眼下正是秋收季節,大地一片金黃,一幫爺爺奶奶興高采烈地走進田野,一個個用手機拍照,挺有專業范。他們是安慶宿松高嶺鄉老年學校新近培養的攝影“大咖”。在這個被稱為“銀發之家”的學校,培養了很多各種愛好的農民學員,增添了很多“老有所學”的樂趣。
“看我拍的這張照片,陽光照在銀杏葉上,金燦燦的,多美!”姚圩村村民余羅生是村老年分校學員,參加了攝影技巧初級班,收獲頗豐。
今年64歲的青云村村民石玉焰有多重身份,當過教師,做過基層干部,還是一名民間詩人。如今,他又多了一個身份“石導”。學習間隙,他邀約好幾個老兄弟們一起拍照,記錄鄉村美景,留住最美鄉愁,廣發朋友圈。
老年學校發揚傳統文化。
“豐富群眾業余生活,不影響群眾生產生活,提高群眾技能,助推鄉村振興,是老年學校的辦學原則。”高嶺鄉黨委副書記、老年學校校長胡鋒說。據介紹,高嶺鄉全鄉老年學校學員751人。為使更多老人參與活動,高嶺鄉結合群眾愛好開設音樂、舞蹈、快板、二胡班等,結合民俗文化開設舞龍、黃梅戲、鑼鼓班等,結合社會治理、農業生產、衛生健康等方面開辦相應班級。同時,針對鄉敬老院教學點,采取送教上門方式服務老年人。
“我們一直在積極探索適合當地實際的活動模式,結合老年學校建設,將遺失的特色民俗文化傳承下去,努力發揮光大中華傳統文化。同時,努力將特色民俗文化轉化成文化產品,增加群眾收入。讓老人學以致用、樂在其中。”胡鋒說。
“現在年紀大了,就希望大家多出來走走,活動活動,開開心心,身體健康。”今年61歲的高嶺鄉汪沖村原黨總支書記汪慶國說,讓老人們老有所學、老有所獲、老有所為、老有所樂,就是鄉村振興努力的重要方向。
司舜 胡鋒 大皖新聞記者 項磊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