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蚌埠地處皖北腹地,京滬、淮南等鐵路線在此交匯,京臺洛寧高速大動脈途經這里,這里是淮河中下游重要港口城市,也是軍事交通運輸的戰略通道和重要樞紐。革命戰爭年代,擁軍支前工作在這里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新的歷史時期,蚌埠軍供站傳承賡續擁軍支前光榮傳統,年均保障過往部隊20000人次左右,完善的站內保障設施,也構建起軍隊后勤保障的延長線。
日最大接待能力達6000人次
時值盛夏,蚌埠火車東站編組站內,繁忙的鐵路條線上,貨運列車正在進進出出,緊鄰車站的蚌埠軍供站,就是為過境部隊物資補給保障的“中繼站”之一。
“我們這里主要負責途經蚌埠地區遂行重特大軍事任務,以及駐訓、抗洪救災、處突維穩等過往部隊和省內及周邊地區新老兵集結、轉運途中的飲食、飲水供應保障任務。”蚌埠軍供站站長張惜今介紹,由于軍供站與鐵路僅一門之隔,官兵下車后列隊直接進入站內飲食休息,格外方便。
一組數據顯示,蚌埠軍供站單次最大接待能力1000人次,日最大接待能力6000人次,依托社會化聯勤保障單位可一次性完成5000人次站內或機動保障,年均保障過往部隊20000人次左右。
2018年9月,新老兵集結轉運保障任務期間,蚌埠軍供站在時間緊、人手少、任務重、批次多的情況下,堅持以自主保障為主,以社會化保障為輔,創造了一天內火車站、高鐵站和站內三線作戰,連續保障9批次過往部隊與新兵供應紀錄。
硬件設施升級完善保障服務
刷新紀錄的背后,彰顯的是為軍服務的初心。走進蚌埠軍供站,處處都能感受站內保障的“硬實力”。這里有面積約800㎡軍供浴室,可容納150人同時洗浴,為旅途勞頓的官兵解除疲乏;餐廳內還建設了可供60人同時使用的充電墻,可以解決部隊運輸投送途中充電難問題。
科技化的手段也出現在軍供操作間內——炒菜機器人、自動包子機、自動切菜機等智慧廚房設備,有助于提升膳食制作自動化水平和應急保障能力。此外,新建的軍供綜合樓,還配置了軍供指揮室、圖書閱覽室、活動室、會議室、休息室等硬件設施。
“蚌埠軍供站是我當兵二十多年到過的最好的軍供站”“你們的軍供浴池比我們部隊的還好”……每當聽到部隊官兵的夸贊,蚌埠軍供人都會感到由衷的高興和自豪。無錫聯勤保障中心的首長來站調研指導時評價說,蚌埠軍供站是最像軍供站的軍供站。
蚌埠軍供站也先后榮獲全國“軍供站正規化建設先進單位”、安徽省“抗洪搶險先進集體”、安徽省“民政系統行風建設示范單位”、“安徽省軍供保障先進單位”、蚌埠市“文明單位”、“衛生先進單位”“雙擁模范單位”等光榮稱號,連續五年被主管局評為“目標考核優秀單位”。
提升能力建設打造軍供“鐵軍”
2021年8月,隨著指揮員一聲令下,東部戰區“東部·合力--2021”擁軍支前演習課目在蚌埠正式展開。任務部隊經鐵路抵蚌埠東站軍供站,因自身攜帶物資有限,請求提供食宿及部分通用器材維修保障。蚌埠市擁軍支前各保障分隊立即按照指令和保障預案,迅速組織人員及物資達到蚌埠軍供站,精準高效、安全保密地完成了任務部隊保障需求,圓滿完成戰區下達的演習任務。
蚌埠,是淮海戰役的主戰場、渡江戰役總前委所在地。革命戰爭年代,擁軍支前工作在這里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正是發自內心對部隊、對官兵的深愛,新時代的蚌埠軍供人,也始終堅持軍供姓軍、為軍而建、向軍而生的發展方向,一茬接著一茬干,一張藍圖繪到底,把最美好的青春年華和智慧都奉獻給了部隊和當代最可愛的人。
如今,蚌埠軍供站也踏上了新的征程。面對未來,他們將繼續堅持為部隊服務、為國防建設服務的初心使命,進一步加強新時代軍供站能力建設,努力打造保障打贏的軍供“鐵軍”。
楊思蕊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陳牧
編輯 王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