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8月8日,安徽省農業農村廳網發布一季中稻高溫熱害防控技術建議。具體如下:
據安徽省氣象局統計,今年7月1日至8月2日全省高溫日數(日最高溫度≥35℃)沿淮淮北普遍為6~15天,淮河以南普遍為15~25天,其中青陽縣26天,宣城和涇縣達到27天。預計全省8月份平均氣溫較常年偏高1.0℃以上。高溫日數江北5~9天,沿江江南9~15天,均較常年偏多。月極端最高氣溫全省大部37.0~39.0℃,局部40℃左右。全省將有2次高溫過程,出現在11~13日(淮河以南)和16~17日(沿江江南)。對于我省水稻生產而言,8月20日前,大部分一季中稻處于孕穗-抽穗期,對高溫天氣較為敏感。為降低高溫熱害對水稻生產造成的影響,現提出針對性的防控技術措施:
1、灌溉深水
抽穗開花期若遭遇日平溫度≥30℃,日最高溫度≥35℃天氣時,可采取深水灌溉(水層8~10厘米),調節田間小氣候,降低冠層溫度緩解高溫熱害。有條件的地區可采取日灌夜排的方式。高溫過后,應采取濕潤灌溉,起到養根壯稈預防倒伏的作用。
2、追施粒肥
適時追施穗粒肥,壯苗抗逆防衰。對孕穗期受熱害較輕的田塊,于破口期補追1次粒肥,一般畝施尿素3~5公斤,減少穎花退化,促進正常灌漿結實。
3、補償栽培減災措施
(1)噴施葉面肥
分別于抽穗揚花期及7天后噴施葉面肥,每次每畝用100克磷酸二氫鉀兌水30公斤葉面噴施,防止后期葉片早衰。
(2)噴施植物生長調節劑
抽穗揚花期若遭遇高溫天氣,分別于抽穗前1天和抽穗后第3天兩次葉面噴施0.15 mg L-1油菜素內酯或者500 μmol L-1水楊酸等外源調節物質,可防止功能葉和穎花受到損傷,穩定結實率。
(3)蓄留再生稻
對于高溫危害較為嚴重,結實率在20%以下、畝產不到100公斤,栽插水稻品種再生能力較強的田塊,應于8月20日前割茬蓄留再生稻。收割時應控制留茬高度,早割的留低茬,晚割的留高茬(不超過40厘米);割茬越早越好,同時要加強再生稻田間管理,確保再生季安全齊穗并獲得較高的產量。
4、加強病蟲害防控
要采取“預防為主,綠色防控”的方針,加強病蟲情測報,準確掌握病蟲發生動態,強化抽穗期前后病蟲的總體防治。重點防治稻縱卷葉螟、稻飛虱及稻瘟病、紋枯病和稻曲病等病蟲害。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