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2006年1月18日10時許,安徽省碭山縣曹莊鎮姜屯村北麥田一機井內發現一具女尸,經現場勘查和尸體檢驗,系被人殺害后拋尸井中,且死者身份不明。案發后,碭山縣公安局立即成立專案組開展偵查工作,由于受當年偵查能力和技術水平的限制,案件久偵未破,也一直未能確定死者的身份信息。
圖為晏龍。
8月4日下午,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從碭山警方獲悉:多年來,碭山警方始終未放棄對這起案件深入偵查。今年3月份,碭山縣公安局DNA實驗室技術民警晏龍秉著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態度,一絲不茍對數千條數據反復甄別分析,取樣檢驗,在公安部DNA技術專家的精心指導下,經過三個多月的努力,最終確定了死者的身份袁某某,從而破獲這起16年前的殺人案,嫌疑人張某某近日被抓獲歸案。
2022年以來,碭山縣公安局黨委高度重視命案積案偵破工作,將“2006?1?18”機井無名女尸案作為重點案件,專案攻堅,成立了由分管副局長任組長、刑偵、技偵、網安等警種為成員單位的專案攻堅工作組。副縣長、公安局黨委書記、局長張少付多次聽取命案積案偵破工作進度,并指導案件偵破。為實現案件突破,專案組在宿州市公安局刑偵支隊的指導下,對案發現場提取的物證進行重新梳理、分類檢驗。
圖為晏龍。
技術民警晏龍經過反復的思考和論證,決定轉換工作思路,既然確定不了死者的身份,那么能否從死者的社會關系入手,去反向推導死者的身份。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晏龍在數據庫中搜集到了兩千多條與死者符合一定關系的可疑人員信息。面對海量的數據,他一時又陷入了困難,但是他并沒有被嚇倒,也沒有氣餒,更沒有選擇退縮,而是想盡一切辦法,窮盡一切手段去尋找解決這個困難的可能性。此時,晏龍想到了合成作戰,利用自己研究的新方法,結合案情大膽假設推理,整合多種資源數據,反復求證。
又經過三個多月的努力,通過不斷的整合數據,還原死者生前的社會關系情況,最終篩選出來13條符合所有假設條件的數據。在公安部物證鑒定管理處DNA技術專家的多次指導下,再對這13條數據進一步的核實摸排,最終找到了家住河南省開封市祥符區、死者的兒子郭某某,從而確定了死者的身份袁某某,案件取得了重大的進展。事實證明,死者的兒子現年30歲,與晏龍推算的完全一致。
專案組立即趕赴河南省開封市祥符區,圍繞死者袁某生前的活動情況及交往的重點人員進行細致調查,但一一查否,案件一度陷入困境。公安部物證鑒定管理處DNA技術專家徐秀蘭老師期間多次與辦案民警晏龍溝通指導交流,全面了解案情及現場情況,經過三個多月的努力,最終在死者的衣褲上發現一處混合基因信息,經多名專家反復人工比對,最終確定了犯罪嫌疑人張某某。經民警調查發現,張某某自2000年至2010年間在河南開封打工,且生活作風不正,具有重大作案嫌疑。在宿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隊、技偵支隊指導下,專案組迅速制定周密抓捕審訊方案,對張某某進行抓捕。6月22日10時許,專案組在碭山縣曹莊鎮某村將張某某抓獲。經審訊,犯罪嫌疑人張某某對其犯罪事實進行如實供述。
圖為晏龍。
2004年,犯罪嫌疑人張某某在開封打工期間認識了被害人袁某某,并發展為情人關系,因袁某某不停向其索要錢財,心中惱怒。2006年1月17日晚,張某某以帶袁某某回碭山老家拿錢為由,將其從開封市帶至曹莊鎮姜屯村北,將其扼昏后,用隨身攜帶的小刀割其頸部,殺害后拋尸附近一機井內,逃離現場。至此,這起塵封16年的命案積案得到了圓滿偵破,還了死者一個公道。
張廣星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許佳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