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7月29日,記者從淮南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隨著人口深度老齡化,老年人多元化學習需求日趨旺盛,改善民生和社區治理需求日漸緊迫,淮南市老年教育供給能力不足、老年學校教育服務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社會力量參與老年教育的渠道不夠通暢等諸多問題較為突出。為解決這些問題,全力推進老有所學這一普惠面廣、群眾有感的民生實事,淮南市制定了《“老有所學”行動方案》,明確了目標任務。
淮南市教體局副局長王國明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該市計劃到2025年,全市縣區、鄉鎮(街道)老年學校覆蓋率達100%,70%以上的村(社區)建有老年教育學習點,全市老年學校新增學習人數15萬人左右(其中,線下學習12萬人左右),老年人參與學習教育活動的總數由6萬人達到21萬人左右(線下17萬人左右),覆蓋市、縣(區)、鄉鎮(街道)、村(社區)的四級老年教育體系服務網絡基本建成。目前,田家庵區老年大學淮化分校已落實改造建設計劃;鳳臺縣將政務中心北三樓劃出2000平方米給老年大學使用;大通區計劃將大三小校區升級改造為老年大學,重點打造洛河鎮、上窯鎮老年學校示范點;潘集區將老年大學改造建設納入計劃。積極拓展淮南市老年開放大學建設,2022年以來設置遠程教學點10個,自編教材3本,遠程教學課時81個,優質線上課程10門。各級老年學校新增學員約1.1萬人左右(線下學習8000人左右),參與學習教育活動老年人達到5萬人左右。
王國明介紹,為落實《“老有所學”行動方案》工作安排,進一步緩解基層老年教育供給和需求矛盾,通過多種形式加強老年教育相關工作,更好滿足老年人文化需求。淮南市將擴大學校資源供給,建成四級老年學校。主要途徑是四個一批:整合盤活現有辦公場所、中職學校、中小學校舍、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文化館(站)、黨群服務中心、農家書屋等各類存量設施資源,重點面向城鎮街道、社區,建設老百姓身邊的老年學校,改建一批;挖掘現有的各級各類老年學校辦學潛力,擴容一批;所有市屬公辦高職院校利用現有設施建設老年大學,鼓勵企事業單位、社會力量舉辦或參與舉辦老年學校,新設一批;做大做強老年遠程教育,網辦一批,更好滿足老年人多樣化、便捷化、個性化學習需求。提升內涵特色發展,開發建設一批體現淮南傳統文化、地方特色的省、市級精品課程和優秀教材,推進各級各類老年學校讀本編寫、活動設計、學習場所和文化建設,著力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老年智能教育,挖掘推廣一批“智慧助老”工作案例、培訓項目、課程資源,有效提升老年人數字素養。開展老年教育示范校(基地)建設,培育一批環境優美、設施完善、制度健全、辦學水平高、社會效益好的老年教育機構。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張安浩
編輯 王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