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王振華,現任滁州市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主任。2013年7月,王振華受聘于滁州市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9年來,他充分發揮醫學專業特長,以真心和專業做好醫療糾紛調解工作,至今已參與調解600多起醫患糾紛。已是古稀之年的他,在記者問及今后是否還會從事相關工作時,堅定地回答:"當然!我只要在崗位上一天,就要把工作做好。"
用真心為百姓服務
從事醫療糾紛調解工作多年,王振華最大的感受就是要用真心為老百姓服務。"因為政府成立這么一個醫調委,就是給大眾一個平臺,讓老百姓有個說話的地方。"王振華說。
"醫療糾紛的案件說起來比較復雜,在調解的過程中也走了很多彎路,但最終都能達到預期的目的。"王振華表示,醫療糾紛調解的關鍵是要用心為百姓服務。無論事件大小,他都高度重視,認真分析案件的全過程,傾聽醫患雙方的陳述,尤其是患方的情緒和思想動態,詳細了解醫方在診療過程中是否存在過錯或過失等。
2019年7月,一家民營醫院為一名婦女進行子宮肌瘤切除過程中,誤將其膀胱刺穿,造成膀胱陰道瘺,后轉入另一家醫院治療并進行膀胱陰道瘺修復手術,至第二年3月才治愈出院,整個過程給病人造成了極大的痛苦和損失。而當患者要求民營醫院給予賠償時,但該醫院總是推卸責任。王振華參與到該事件后屢次找院方溝通,指出其過錯行為,最終通過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明確醫方的過錯責任。經調解,患者獲得賠償20余萬元。
讓醫患雙方都滿意
"如果一個人不具備醫學常識,本身就聽不懂醫學術語,又如何能夠調解呢?
"王振華告訴記者,在從事調解工作以來,他充分利用了自己醫學方面的優勢,并將法律常識和醫學常識相結合起來,得心應手地開展各項調解工作。
2020年11月15日,滁州市某醫院一例精神病人入院6天后突然死亡,其家屬多人到醫院討說法,醫方電話求援調解。在接到醫方電話后,王振華立即帶領同事趕到醫院現場,了解到患方要求醫方賠償50萬元,卻又堅決不同意做醫療事故技術鑒定,雙方存在很大意見分歧。
王振華針對醫患雙方陳述的基本情況后,向患方宣傳調解的政策法規,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最終得到了患方的理解并主動配合調解。經與醫患雙方反復溝通,雙方達成了共識。調解結束后,醫患雙方對本次調解均表示滿意,特別是患方一是表示歉意,二是反復表示感謝之情。
化解多起重大疑難醫患矛盾
醫療糾紛調解涉及到不同疾病、訴求等,都有著不同的處理方式,對于王振華來說,并不存在所謂的固定模式,而是根據雙方訴求和實際情況靈活機動處理。
2018年7月,湖北省荊州市一名來滁打工者,突遇車禍后送往一家醫院救治,救治過程中由于醫方過錯致患者不幸死亡。其家屬一行十多人來到滁州要求賠償,但又堅決不同意做尸體解剖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
按照相關規定,醫療糾紛在沒有鑒定結論的前提下,醫調委只有10萬元以下調解的權限,但考慮到外地人來到滁州各方面多有不便,經費開支較大,王振華創新了調解方式,組織召開醫學專家咨詢會,討論分析案情。最終醫方賠償患方26萬余元。糾紛調解后,患方專程給滁州市醫調委送來了感謝信。
盡管醫療糾紛大多比較復雜,在處理時也會遇到雙方不理智等情況,但王振華始終認真負責,解答雙方疑惑,化解多起重大疑難醫患矛盾。"每期調解糾紛結束以后,雙方都是比較滿意的。"王振華告訴記者,只要他在崗位上一天,就要把事情做好。
康世新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汪艷(受訪者供圖)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