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第一区,国产精品久久中文,在线中文字幕视频观看,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直播

太和縣種糧大戶徐淙祥:精心種科學管 豐產豐收才保險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真沒想到11年前的一次見面,總書記至今還能記得我。”談及6月27日收到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阜陽市太和縣種糧大戶徐淙祥難掩內心激動之情。作為全國勞動模范、全國種糧標兵,徐淙祥表示,將帶領更多種糧小戶增產增收,多種糧、種好糧,讓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多次刷新全省小麥單產紀錄

69 歲的徐淙祥是阜陽市太和縣舊縣鎮張槐村農民。2010年,他牽頭成立淙祥現代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逐漸成為當地種糧大戶。2011年4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考察時來到徐淙祥牽頭負責的現代農技推廣示范基地,勉勵徐淙祥繼續努力,研發更多更好的農業新品種、新技術,為現代農業發展再作新貢獻。

6月28日,徐淙祥在淙祥現代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的高產攻關示范田里查看苗情。

11年過去了,徐淙祥帶著總書記的囑托,全身心投入農業新技術示范推廣,參與國家、省、市農業科研試驗,累計推廣農業新技術、新成果近200項,出色完成了近百項國家級和省級農業科技攻關協作項目。徐淙祥種植的農作物綠色高效試驗示范田,近年來小麥平均畝產超600公斤,連續多年刷新全省小麥單產紀錄,徐淙祥也被譽為安徽省“麥王”。

“今年全國兩會上,一些人大代表對我說,你搞農業科研取得了這么多成果,應該向總書記匯報匯報。”徐淙祥說,他當時就有了給總書記寫信的念頭。在信中,徐淙祥匯報了自己十多年來從事糧食生產、幫助群眾脫貧等情況和體會,表達了繼續做好農業研發推廣工作,帶動更多農民多種糧、種好糧的決心。

要帶動廣大農戶一起致富

“我們一定牢記總書記囑托,扛起國家糧食安全責任。”太和縣舊縣鎮張槐村黨支部書記單光輝告訴記者,得知總書記給徐淙祥回信后,整個村子都沉浸在喜悅之中, “總書記把我們種糧食的這些事記掛在心上,我們非常感動。”單光輝介紹,在徐淙祥的帶領下,張槐村7000多畝耕地已經流轉了5000多畝,眼前已經夏種完畢,種上了大豆和玉米。

6月28日,徐淙祥在查看用于研究的小麥樣品。

近年來,隨著科技種植、高標準農田建設、土地流轉的推進,張槐村糧食產量和效益逐年提升。徐淙祥的家庭農場和合作社通過流轉農村的土地,在給予農民承包土地費用的同時,還在農場和合作社提供工作崗位,帶動一百多名村民脫貧,走上致富之路。

徐宗啟是張槐村村民,也曾是該村有名的特困戶,妻子殘疾,兒子一度因貧困停學。近年來,在徐淙祥的幫助指導下,他大搞科學種田,開辦了家庭菜園,農作物產量、品質大幅度提高,收入成倍增長。如今他家人均年收入由不足千元提高到超萬元,兒子考上了大學,畢業后在上海工作,特困戶變成了科技示范戶,走上了致富路。

“我記得徐淙祥曾經說過,個人富不算富,周圍的農戶都要通過農業發家致富才行。”舊縣鎮農經站的劉強告訴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自1997年來到舊縣鎮農經站工作,他就認識了種糧高手徐淙祥。 “我對徐淙祥的第一印象就是很有能力的種田大戶,老百姓有種麥子、農藥、技術等方面問題都會咨詢他,他十分熱情,不光把自己的田種好,還帶動大家一起干。”

訣竅是“精心種科學管”

在劉強眼中,徐淙祥的家庭農場和合作社高產田之所以取得豐收,離不開他將“養孩子”的精神運用到農業中。近年來,徐淙祥的合作社除了引進高產品種,還培育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太豐8號” “太豐3號”小麥新品種和“太豐6號”高蛋白大豆新品種,在全省廣泛應用。1個月前,專家組對徐淙祥合作社試驗田里的“阜航麥1號”進行測產,平均畝產超過了811公斤。在合作社核心試驗區里,像這樣的小麥新品種(系)已經超過20個。

淙祥現代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無人機照片)。

“除了良種,徐淙祥高產田的豐收離不開科學的田間管理。”劉強在接受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徐淙祥嚴格按照小麥的生長季節、時段對小麥進行標準化管理,讓小麥不“渴”不“餓”、健康成長。

談及小麥種植的經驗,徐淙祥同樣表示, “精心種科學管,豐產豐收才保險。”據了解,目前徐淙祥管理著1000多畝現代農業產業示范田,仍在不斷探索創新糧食綠色高產技術與模式,力爭實現更高產量。

據悉,徐淙祥總結出的小麥綠色高效節本增收種植規程、小麥綠色高效關鍵技術及栽培法,被農業部門印發成小冊子,在當地村鎮推廣。

全程機械化生產降低成本

科學的種植技術提升了農業的產量,農業機械的運用則大大提升了生產效率。徐淙祥告訴記者,以前種田很辛苦,農民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現在的農業生產很多都是機械化耕種。

如今,徐淙祥的合作社成立了農機專業服務隊,擁有自走式噴灌機、大型收割機、土地旋耕機、打捆機等10臺(套)農機,實現全程機械化生產。 “全程機械化,種植一畝小麥成本在六七百元,花費比人工省了一半。”徐淙祥說,投入少了賺得多了,鄉親們的種田積極性大大提高。

2014年,徐淙祥參與研制的“太豐6號”優質高蛋白大豆,通過安徽省品種委員會審定,獲安徽省品種審定證書,在全省推廣應用;當年7月,他的現代農業示范田入選“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與集成示范基地”。

“農民的豐收離不開現代農業技術的推廣。”舊縣鎮農經站劉強坦言,該鎮農經站共有 11 名基層科技人員,每個科技人員要負責1到2個(行政)村田間技術指導, “我們科技人員走到老百姓的田間地頭,會定期提醒農戶給農作物除草、抗旱、防治病蟲害等。”如今,在舊縣鎮,除了徐淙祥等種植大戶的高產田畝產小麥超過 800 公斤,普通農戶的畝產量也達到了 600公斤以上。

帶動小農戶多種糧、種好糧

總書記的回信,點燃了太和縣大力推進“兩強一增”行動、繪就“三農”新面貌的熱情。太和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李永軍介紹稱,今年以來,太和縣積極開展“兩強一增”行動,農業農村煥然一新, “今年全縣收獲小麥153萬畝,其中優質專用小麥120萬畝,訂單面積近100萬畝,優質小麥基地35萬畝,小麥產量創歷史新高。”

記者了解到,太和縣還積極探索數字賦能,通過植保無人機、測土配方施肥、 “四情”監測等新技術、新方案,在病蟲害防控與化肥減量增效中實現了精細化管理,以科技引領農業農村現代化。科技強農離不開人才的培養,太和縣每年還培訓農民400多人,通過培訓,使普通農民轉化成“職業農民”,他們懂技術、會管理,加速了農業科技、農業機械的推廣和應用。

徐淙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將肩負起責任,積極應用現代農業科技,帶動廣大小農戶多種糧、種好糧,一起為國家糧食安全貢獻力量,讓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王詩棋 周镕健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徐琪琪(圖片來源新華社)

—— 本文由大皖新聞原創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泰市| 民县| 荔浦县| 博罗县| 广汉市| 沧源| 长葛市| 永济市| 龙南县| 平阴县| 康乐县| 仁寿县| 大化| 伊宁县| 曲麻莱县| 林西县| 乌鲁木齐县| 利川市| 英山县| 屏边| 荔浦县| 泽普县| 沂南县| 海丰县| 宣城市| 竹山县| 黄平县| 府谷县| 蒙城县| 武汉市| 佛冈县| 师宗县| 谷城县| 哈尔滨市| 沅陵县| 永嘉县| 突泉县| 阿拉善盟| 阿合奇县| 钟山县| 崇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