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6月24日下午,在淮河懷遠段李嘴孜渡口發生了一幕險情,三名少年在河水里嬉鬧時,一名14歲左右的少年不慎溺水。該險情被當地熱心市民潘少紅發現,隨后立即下水對其及時進行施救,后少年被成功救上岸。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25日上午前往當地獲悉,這并不是潘少紅第一次下水救人,在之前的一天和近年來,作為懷遠縣冬泳協會的會員,他已經在此救起了多人。
驚險:少年溺水獲救
6月25日中午時分,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來到懷遠縣城東部的李嘴孜渡口。
57歲的潘少紅向記者介紹,24日下午兩時許,三名十多歲的男青年來此玩耍。游水嬉鬧之初,潘少紅也沒有多注意。后來一名14歲、年齡稍大的男孩子在水里長時間不冒頭,之后雙手在水中揮動,旁邊的兩名男孩只在發呆。潘少紅感覺到不對勁,旋即抓起身邊的救生衣,沖向三位少年所在水域。一邊跑一邊叫喊著,讓岸邊的人先拉一把。接著一頭扎進水中,奮力向少年游去,將少年托起,與另一位路人合力將少年救起。
救人的地點。
少年被救上岸后,腿部已經因缺氧而發白。經過急救和約1個小時休息后,溺水的少年這才恢復了正常,自行回家去了。
“當時落水少年的兩位11歲左右的同伴在岸邊慌亂了,不敢呼救,也不敢下去救人。問他們怎么不下去?人家說,也怕被拉下去呀。”一位目擊者向記者這樣說道。當時情況很緊急,再晚了10秒鐘,這個少年有可能就沒救了。
無獨有偶,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了解到,在之前的一天,還是潘少紅,還曾救下了一個青年。6月23日下午三時許,當時下著大雨。三位20多歲的男青年來到此處“野游”。正在河邊休閑吃西瓜的潘少紅,突然聽到有人大喊救命。他看到水中那位青年的頭已經沉下去,立即脫掉衣服,抓著救生圈,跳入水中。他把青年托舉起來,搭在救生圈上,拉回岸邊。
“那天的浪很大,那個人被嗆了兩口水,導致缺氧,再遲幾秒人也就沒有了。”潘少紅向記者說道。事后潘少紅才發現自己的后背被青年抓傷了。
感動:他們已成“義務救生員”
淮河懷遠段李嘴孜渡口,目前的渡口職責已經取消。據了解,此處渡口距懷遠縣城很近,平常就有不少人來此處游泳。早年此處水域還算平穩,后來由于非法采砂導致水底河床破壞,很多地方形成了漏斗狀地形,不熟悉地形的人很容易失足落水。
對于自己這兩天來的“壯舉”,作為蚌埠市懷遠縣冬泳協會的會員,潘少紅表示,自己是從小在淮河岸邊長大,水性較好、喜歡游泳。現在每天晚上負責看管工地,白天就在淮河岸邊當“義務救生員”。
據他回憶,這個職責他已持續6年。第一次救人經歷是在2016年7月。正值炎熱的夏天,在淮河懷遠段李嘴孜渡口擠滿了游泳的人。天快黑的時候,一名中年婦女找到潘少紅,說找不到自己剛才下水游泳的孩子了,讓他幫忙尋找。潘少紅聽到后,立即和同伴一同開著救生船沿著淮河岸邊尋找。接近晚上八點半時,終于在淮河一處岸邊找到了一直用手扒著泊船的孩子。
“把孩子安全送回岸邊時,圍觀的眾人得知孩子安全后,他們都在岸邊為我鼓掌,那一刻真的很自豪。”也正是有了第一次特殊的救人經歷,更加堅定了潘少紅的“義務救生員”之路。當記者問一共救了多少人時,靦腆的潘少紅表示:“這些年送的錦旗大部分被洪水沖走了,具體救了多少人我也記不清了,應該至少20多人吧。”
懷遠縣冬泳協會人員。
作為游泳教練,懷遠縣冬泳協會會長李道斌向記者介紹,在自身訓練的同時,這里作為蚌埠市懷遠縣冬泳協會的一個基地,由于水情復雜,諸如市民在河邊放生被困,游泳被船只螺旋槳誤傷,溺水的險情時有發生,近年來,協會里除了潘少紅之外,大家在此訓練時,都會格外注意,勸阻青少年來此戲水和進入深水區,總之就是一句話,為了大家的安全。
采訪中,陪伴記者在淮河岸邊行走的潘少紅時不時會突然停頓,身體蹲下將岸邊的玻璃及銳器碎片撿起,集中清理至垃圾站,“這些東西會劃傷從此經過的人,對這里我熟悉,不能讓人受到傷害,和救人一樣,其實這就是舉手之勞。”邊說邊走的他繼續前行,印證著淮河岸邊的他,也就是會這樣一直前行下去……
劉呂晴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李勇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