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接到一位老人“莫名的”求助電話后,蚌埠市120調度指揮中心值班員李亞楠,立即憑借責任心,快速行動,與110實施聯(lián)動,最終成功聯(lián)系到了求助人的家屬,全程只用了10分鐘。
6月23日上午,在蚌埠市120調度指揮中心,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了解到,6月14日傍晚,當時值班的調度員李亞楠接通了一則特殊的求助電話。在一通聽不太清楚的求助中,老人說自己在蚌埠市一小區(qū),之后就沒有了信息。李亞楠介紹到,當時從電話中的聲音判斷求救者在八十余歲,無法交流后則增加了施救難度。電話掛斷后,李亞楠回撥4次無人接聽,因擔心求救者情況,便立即請求110協(xié)助查找來電地址。在兩分鐘內,確定了求助地址,發(fā)現與求救者先前在電話中描述的地址并不一致,另在5分鐘內聯(lián)系上了求助者關聯(lián)人,關聯(lián)人為求助者兒子。
李亞楠在獲得求助者地址后,本著為所有求助者負責的態(tài)度,調度救護車趕往現場。蚌埠市120調度指揮中心、110及求助者關聯(lián)人進行三方通話,在關聯(lián)人描述求助者相關情況并無大礙,自己可以負責送醫(yī)后,蚌埠市緊急救援中心調回救護車繼續(xù)待命。整個過程僅耗時十分鐘。
李亞楠表示,在日常接線、調度救護車的工作中,此類情況比較常見。本著“時間就是生命,病人就是親人”的態(tài)度,憑借二十多年的工作經驗,李亞楠在日常工作中認真負責,盡力在最短的時間內抓取求助者的信息,為病人爭取最大的利益,與死神搶時間,這也是她認為從事120調度指揮中心調度員這份工作的意義所在?!拔覀兪遣∪私佑|的第一個醫(yī)務工作者,我們不僅要負法律上的責任,更要負起道德上的責任。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設身處地為求助者著想,從心出發(fā),真正做到視病人為親人。還要仔細甄別,把車輛用在最危急的病人身上?!?/p>
“第一時間接警、第一時間派車、第一時間出車”是蚌埠市緊急救援中心進行急救的基本要求。每一次接線背后可能都是一條鮮活的生命,讓每一位呼救者都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救助,是每一位急救中心調度員共同的心愿。
張勝華 權劉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李勇
編輯 彭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