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桐城,一街一巷皆是詩。歷史上,東大街、南大街、勝利街、北大街,構成了桐城派故里基本的交通脈絡,意義特殊。
2001年,原勝利街、原南大街更名為南門街。然而20多年過去了,一條古街三個名同時呈現的怪象,不僅讓外來游客莫名其妙,甚至弄的土生土長的桐城人也找不到北。
同一門店門頭出現了不同的街名
“ 老母親生病后,親屬趕緊撥打了120。”令王先生哭笑不得的是,明明報了“南門街X號”, 救護車卻跑到了原南大街的巷口,殊不知,救護車與患者所處的位置足足相距了500米遠。
土生土長的老駕駛員找不到古街的一戶人家,對于桐城市民的困惑,6月15日,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實地進行了探訪。
據了解,2021年11月7日,國務院批準公布桐城列入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自此它成為了我國第138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也是安徽省第7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夏日的中午,格外炎熱,記者由南門街從北往南走訪時發現,剛進街口,一處安徽省歷史文化街區勝利街的牌子豎立在街邊格外顯眼,而老街古宅的門頭卻是南門街。
走完南門街(原勝利街)北段,隔一條馬路便是南門街南段,同樣一塊醒目的安徽省歷史文化街區南大街的牌子豎立在街邊。
與原勝利街上勝利街與南門街同時呈現在同一個門頭一樣,原南大街與南門街呈現在同一家門店上的牌子同樣比比皆是。
勝利街、南大街、南門街,一條古街三個名并存的現象,不僅讓土生土長的桐城人找不到北,更讓外地來的游客“霧里看花”。
勝利街2001年就更名,新街名時隔多年才掛門牌
對于一條街呈現三個名的怪象,桐城市民政局區劃地名科的工作人員武先生回應記者時表示,桐城市區南門街位于文昌街道六尺巷社區,根據桐城市人民政府《關于公布市區街、路、巷標準地名的通知》(桐政發〔2001〕46號),早在2001年9月28日,原勝利街、原南大街就公布更名為南門街。
武先生說,接到市民反映后,桐城市民政局區劃地名科工作人員今年5月17日會同文昌街道辦事處民政辦工作人員深入六尺巷社區南門街調查。
武先生說,經了解,現在的南門街居戶,設有門牌號碼,均為“南門街X號”。而“南門街X號”為2020年掛牌的,但原有門牌號并沒有拆除。
武先生說,5月18日經與桐城市名城辦聯系,確認桐城市在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工作中,勝利街還作為歷史文化街區申報。
而記者在桐城市人民政府《關于公布市區街、路、巷標準地名的通知》中發現,勝利街2001年9月28日就注銷了地名。
“將規范做好地名變更后的相關后續工作”
武先生還表示,經工作人員與桐城市公安局戶籍管理中心對接了解到,原勝利街、原南大街地名變更后,換領新身份證或戶口新登記使戶口簿更換的,一律使用了新地名“南門街”。
而記者在探訪時發現,部分未前往戶籍中心更換戶口簿或換領新身份證的,住址信息仍為“勝利街”與“南大街”。
對此,武先生表示,今后,桐城市民政局區劃地名科將會同其他有關部門,建立健全地名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機制,規范做好地名變更后的相關后續工作,確保群眾生產生活不受影響。
據介紹,為學習貫徹新《地名管理條例》,5月6日至6月15日,桐城市地名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已公開征集桐城市城區道路名。
與以往不一樣,屆時將根據征集情況和相關程序,力求地名既保持相對穩定,又能反映地理、歷史和文化特征,同時尊重群眾意愿,方便生產生活。
“獲得正式命名后,要保持其穩定性、權威性”
“ 勝利街,是桐城城區唯一以街命名的紅色記憶。”向記者反映情況的王先生對勝利街街名注銷表達了惋惜。
記者在查閱史料時發現,勝利街古稱南大街,解放前稱中正街,1949年解放后更名為勝利街。
據了解,目前住在南門街的住戶有600多戶,人口約1800人,由于不少老人住在老街上,對老街、老地名有著特別的感情。
特別是桐城東大街、南大街、勝利街、北大街,歷史街巷保存完好,肌理格局保留完整,歷史建筑集中成片,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
為此,2009年10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了桐城東大街、勝利街、南大街為安徽省歷史文化街區;2019年10月又公布北大街為安徽省歷史文化街區。
令王先生不解的是,勝利街2001年9月28日就屬注銷地名了,為何勝利街仍出現在不同的場合與場所?
據了解,為規范地名命名,充分采納社會各界的建議和意見,2019年,安慶市曾公開征集地名方面的專家,后特別組織成立了“安慶市地(路)名專家委員會“。
安慶市地(路)名專家委員會專家任祥斌表示,勝利街注銷了,安徽省歷史文化街區勝利街、南大街的牌子上,應該明確表明為:安徽省歷史文化街區勝利街、南大街原址。
“道路命名程序,按照一般規定,在道路名字獲得正式批復后,一旦獲得正式命名后,就要保持其穩定性、權威性,一般情況下,不予更名。”安慶市民政局一位工作人員表示,一條古街三個名同時呈現在一條古街上的現象的確欠妥。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蔣六喬 攝影報道
編輯 王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