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6月14日上午,皖南歙縣深渡鎮陽產土樓村,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剛在村口下車,就看到來自江蘇無錫及黃山市屯溪的一批游客在拍照,看風景。疫情穩定,這個沉寂了近半年的高山村,現在周末每天已有一兩百位游客,曾經的喧囂又回來了。
隔著老遠,就能看到村中的“云起時”民宿,晾曬在屋外的床單,顯示出民宿剛接待過客人。走近民宿,67歲的老太太蘇成良在侍弄花花草草,繁花簇擁,把路中院落與三幢民居組合成的民宿群裝扮得漂漂亮亮,美不勝收。旁邊,蘇成良70歲的老伴陳亞新在打理衛生,收拾院落。老兩口與花草為伴,有寵貓隨影,琴瑟和諧,開開心心。
游客在“云起時”打卡。
老兩口告訴記者,他們是馬鞍山市當涂人,先在農村久居,后在當涂縣城買了房子,兒子在浙江,女兒女婿在當涂的醫院工作,一家子和和美美。5年前,酷愛戶外運動的女兒女婿來到歙縣深渡鎮陽產,立即喜歡上了這兒,說這里好山好水,古樸安寧,空氣清新,四季花開不斷,而且經常有游客往來,村里也不寂寞。很快,這對年輕夫婦就有了大膽的想法,在陽產“買”房子,裝成自己喜歡的樣子,平時老人來住,自己空閑時來度假。他們通過村民打聽,恰好該村民鄰居已搬離老土屋很久,老屋閑置,已有破損。雙方一談,合作成功。這戶村民的老屋不小,門口還有個小土屋曾是豬圈、蠶房,小屋和主屋之間是村中小道,道上有木亭。隨后,小兩口就請人裝修房屋,修繕破損,裝扮美化環境,他們還自己動手,和泥抹墻,平整路面,種花養草。破敗、臟亂的老屋及周邊,很快就變漂亮了。
2018年5月,取自唐代著名詩人王維名句“坐看云起時”的云起時民宿,開始對外營業。蘇成良被女兒女婿接到陽產后,立即喜歡上了這兒,打理民宿,樂此不疲。之后,陳亞新也過來了。
開業以后,生意一直很好,客源主要是長三角的,但也有廣東、東北等地的客人,還有中國臺灣地區的來客,有意大利等國外客人。即使是2020年,疫情影響過后,生意也還好。時間久了,很多客人成了朋友,客人又帶新客源來。剛過去的春節,老兩口回當涂過的,有客人在民宿過春節,老人就把鑰匙給他們了。
“我們很喜歡這里,在這過3個年了!”老兩口說,兒女們也很喜歡。每年春節聚會,一家老小8口人從各地聚齊民宿,歡聲笑語。蘇成良說,女兒女婿多次說過,他們退休后也要在陽產定居養老。
2021年,雖然疫情令人焦慮,他們仍把旁邊的一幢舊土屋盤了下來,一樓休閑,二樓大床房。在樓上,可以看到大半個陽產。
數年徽州生活,陳亞新夫婦已經把陽產當成了家,愛這兒的草木人情。陽產在高山,大家的飲用水需要水泵提取。枯水期時,要有人到山下開機提水,然后到山頂觀察三個大小水塔蓄水情況,蓄滿了又要及時關閉水閘。因為村里臨時做這事的老人年邁,陳亞新經常要開關水閘,走兩個小時到山頂看水,很辛苦。機器有故障時,他會自己修理。他說,這既是為了大家,也是為了自己。
采訪中,陳亞新也說,陽產枯水期維護供水是難事,也是大事,關系到陽產旅游的發展。他建議有關部門能投資改善供水設備,采取智能管理方式。另據記者了解,陽產這幾年也相繼出現過土樓因無人居住而逐漸倒塌的情況,還有危房。談到此事,老人也表示憂慮,認為土樓是村里最寶貴的財富,倒了就沒了,看到土樓倒塌時的現場視頻,他們也很焦急,要有辦法留住這些房子才好。聊起陽產,老夫妻就像本地村民一樣,有很深的責任感。
土樓倒塌后的廢墟。
老人說,他也擔心“云起時”的屋后會有塌方。
據了解,目前陽產已有20多家農家樂、民宿,還有人在這賣酒、做各類生意,其中有約20位經營者是外地的。前段時間因為疫情,很多外地人暫時離開,近期,隨著疫情穩定又要陸續回來。更讓他們充滿期待的是,陽產山下不遠處,就是即將通車的黃千高速公路,高速公路在深渡鎮有高速出口,以后,游客在深渡下高速公路來陽產,只要十來分鐘車程,更為便利快捷,陽產土樓村的旅游也將迎來更好的未來。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吳永泉 攝影報道
編輯 王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