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以來,安徽堅持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作為首要任務,全力推進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在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歷經8年精準扶貧、5年脫貧攻堅,如期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根據省委網信辦開展“鄉村振興看安徽”網絡主題宣傳的部署,6月11日至6月17日,安徽網推出“鄉村振興看安徽”專欄,講述身邊的扶貧故事,展現各地脫貧攻堅的生動實踐和巨大成就。
小青梅帶動大產業 創造農民“梅”好生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青梅又是花時節。豐富的山場資源,適宜的土壤、氣候,在南陵縣工山鎮喬村村,青梅產業已經成為當地的特色產業之一。近年來,通過建設規模化種植基地,喬村村構建起青梅種植業與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為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
青梅種植帶動脫貧增收
眼下,青梅采摘剛剛告一段落,喬村村青梅種植大戶張呂貴卻一直沒閑著,在地里鋤草、剪枝、養護,為下一次結果打好基礎。
2017年,喬村村通過扶貧項目建立了180畝的村集體青梅基地,從村委會退休的張呂貴響應政策,種了幾十畝青梅,并同時管理著村集體的青梅基地。“青梅樹從栽種到能夠產生效益,需要五年時間。”張呂貴說,雖然今年采摘季之前一直在下雨,影響了產量,但整體收成還不錯,再加上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幫忙聯系鮮果收購企業,完全不愁銷路。
對于張呂貴而言,種植青梅并非易事,除了參加當地農業部門的培訓,自己也在不斷摸索種植技術。“每年5月份是青梅的采摘季,到10月份需要再施一次肥,中間的這幾個月要好好養護,如果雨水多,一定得注意排澇。”張呂貴說,今年5月份,喬村村一共出售了兩批青梅,為村集體共增加收入35000多元,青梅的豐產不僅帶動了脫貧戶增收,也增加了大家發展青梅產業的信心。
如今,青梅已成為喬村村的特色產業之一。在此基礎上,當地還結合實際,對青梅樹進行改良嫁接,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在青梅基地里套種了小香薯,又能給集體經濟帶來一項收入。
多渠道助力農產品銷售
吳長江是喬村村的藍莓種植大戶,從2019年的100畝,慢慢擴大到如今的300畝,吳長江的藍莓基地規模越來越大,今年的銷售額達到200萬元。
“藍莓的投資大、技術含量高,要時刻關注土壤的PH值以及病蟲害防治等。”吳長江說,在市場上,5月底存在比較大的藍莓缺口,而他的藍莓正好是這個時候成熟,基本上不愁銷路,目前主要銷往廣州、北京、嘉興等地。據了解,吳長江的藍莓基地是喬村村最大的藍莓種植企業,在這里工作的工人基本都是本地村民,并吸引著隔壁村的村民前來就業。“長期工的年收入大約4到5萬元,臨時工主要是采摘季的時候比較多。”
近年來,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積極推動脫貧村產業發展。2021年10月,成立南陵縣喬村供銷合作社有限責任公司,并以喬村供銷合作社有限責任公司注冊成立了“喬得上”微信小程序,將喬村村和工山鎮其他各村的土特產品通過線上渠道進行銷售,目前正在試運營中。今年部分地區疫情發生后,將白茶、菊花、土雞、雞蛋、土鵝等農產品全部在微信小程序“喬得上”進行線上銷售,1-5月份銷售收入已超過兩萬元。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姚一鳴
編輯 彭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