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初夏時節,滁州市鳳陽縣小崗村4300畝高標準農田小麥長勢喜人,收獲在即;小崗村農產品加工產業園二期標準化廠房破土動工;當年農家擴展項目和小韓莊特色民宿項目順利推進……沿著總書記的足跡,走進小崗,改革先鋒的不斷實踐讓這片土地更具活力,百姓生活也日漸紅火。
農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剛剛過去的周末,小崗村金昌食府里游人不斷,十分熱鬧。大包干帶頭人之一嚴金昌樂呵呵地招呼客人,不時回答游客的問題。
小院里的照片墻上,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小崗的照片被掛在醒目的位置。每當有客人問起照片里的故事,嚴金昌總是津津樂道。2016年4月25日,在金昌食府的小院里,嚴金昌對總書記說:您提出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我們小崗也有自己的小崗夢。總書記高興地稱贊道:好!農家樂,樂農家。
小崗村因改革成名,也因改革而發展。(資料圖片)
6年來,嚴金昌的農家樂越來越紅火。 “剛辦農家樂時只有4張桌子,現在樓上樓下20多桌,最多可容納200多人就餐。”嚴金昌說起變化,心里樂開了花, “想當年吃不飽肚子,現在每年能有30多萬收入,住上小洋樓,開上小汽車,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咯!”
除了農家樂的紅火生意外,嚴金昌每年還能領到村里的分紅。 “今年初領到了620元分紅,和第一次350元相比,快要翻倍了。”
小崗村因改革成名,也因改革而發展。近年來,小崗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每位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股東的分紅金額不斷增加。2021年,小崗村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1220萬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500元,較2016年增幅分別達88.6%、79.4%。
“習近平總書記在小崗村考察時強調, ‘解決農業農村發展面臨的各種矛盾和問題,根本靠深化改革。新形勢下深化農村改革,主線仍然是處理好農民和土地的關系。’”鳳陽縣委常委、小崗村黨委第一書記李錦柱說,6年來,小崗村不斷推動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全面完成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鞏固了所有權,穩定了承包權,搞活了經營權,土地流轉率7成以上,激活了農業生產要素,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效應凸顯。
從大包干的“紅手印”到土地確權頒證的“紅本本”,再到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分紅利”, 小崗村的改革實踐讓村民的美好生活紅紅火火。
現代農業發展促農民增收
5月底,在鳳陽縣小崗村4300畝高標準農田,金色的麥浪隨風起伏,飽滿的顆粒預示著即將迎來豐收的季節。
小崗村種糧大戶程夕兵每天都要到田里查看麥子長勢。6年前的一幕讓他至今念念不忘 — —2016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小崗村,沿著田埂下到麥田,和大家聊起了糧食生產。 “總書記說,現在正值抽穗灌漿的關鍵時期,要加強田間管理,實現豐收,今年的白饃能吃到嘴里了。”
6年間,程夕兵依托好政策,辦起了農機大院、育秧工廠,購買了植保機、烘干機、拖拉機等各種機械設備,打造種養加工產業鏈,實現農業生產機械化、規模化、標準化、市場化。同時,為村民提供社會化服務,成了遠近聞名的現代農民。 “今年我種了600多畝小麥,長勢非常好,一畝地平均收入四五百元。”
加快農村發展,最主要的是發展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幾年間,小崗村先后完成1.3萬畝高標準農田治理、馬家壩水庫清淤擴容、 “引水上崗”等農田水利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基本實現“小田變大田、碎田變整田”和高標準農田全覆蓋。
正在實施的“引淮潤崗”項目,建成后將實現南北雙向兩條水源供水,徹底解決困擾小崗村發展的用水難問題。
為了激發新動能,小崗村還先后扶持培育合作社20個,家庭農場11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家。先后引進安徽農墾和北大荒集團,助力小崗現代農業轉型升級。
目前,小崗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獲國家科技部批準掛牌,設立規劃面積5平方公里的小崗農副產品深加工產業園,園區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功能完善。總投資10億元的小崗盼盼食品項目和總投資1.8億元的蒸谷米項目先后正式投產。
此外,小崗持續深化農村金融改革,設立風險補償基金,發放“興農貸”400萬元。設立全國首個村級鄉村振興產業基金,首期募資10億元,為農業發展護航。
紅色旅游牽動三產融合發展
6年前,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當年農家”院落,了解當年18戶村民按下紅手印,簽訂大包干契約的情景。在茅草房邊,總書記感慨: “當年貼著身家性命干的事,變成中國改革的一聲驚雷,成為中國改革的一個標志。”
“當年農家”是小崗紅色旅游必到景點之一。如今, “當年農家”二期也在加緊改造。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了解到,擴展后的“當年農家”將分為生活體驗區、傳統民宿體驗區、農事活動體驗區、水上表演區、大包干紀念館區、農業生態生活區,并恢復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小崗村24戶農民生產生活場景、茅草房精品民宿、農趣體驗園及農業大地景觀等,即將成為新的網紅打卡點。
“依托小崗的紅色品牌,旅游業已經成為小崗村三產融合的重要抓手。”李錦柱介紹,近年來,小崗村始終因地制宜,扭住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牛鼻子”,用產業發展帶動全面進步。創建了全國唯一以村命名的國家級科技園區,推動一產做優;成立小崗農產品深加工產業園,推行“管委會+公司”發展模式,用小崗品牌和市場化手段推動村園一體發展,致力于二產做強;立足品牌優勢和獨特資源稟賦,改革旅游管理體制,成立小崗旅游投資公司,大力發展紅色旅游、鄉村休閑旅游、研學拓展等,由“輸血式”管理向“造血式”發展轉變,推動三產做旺。
目前,小崗已初步形成了以現代農業為基礎,農產品加工為核心,旅游、培訓教育、農村電商并駕齊驅的三產融合發展格局。2021年村、園生產總值達12.1億元,為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吳碧琦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