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位于206 國道合安公路線上的桐城古鎮大關,有一個以水碗命名的美食。它風味獨特,工藝考究,在當地有“無水碗不成席”的說法。“1992年,我母親創辦大關餐館,并將水碗引入正規酒店,2000年注冊了‘大關水碗’商標。”張建軍告訴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他大學畢業后,跟隨母親學習水碗制作,2017年他成為“大關水碗”市級代表性傳承人。
張建軍(左二)講解水碗制作技巧。(受訪者供圖)
鮮美味道背后的“秘密”
大關水碗制作工藝復雜而精細,成品鮮味撲鼻,細膩可口。如水碗“扯骨肉”“扯雞絲”選用當地食材,且用手順著肉的紋理撕扯成絲狀。“汆肉片”選用豬后座肉切成片狀且用刀背將其經絡敲斷等等,諸多水碗均有其獨特的制作方式。原料經過取材、分檔、花刀加工、調味腌制、主料炸制、輔料炒制、汁料熬制、汁料輔料淋撒、出盤造型等9 個主要工藝環節18道工藝程序制成。
張建軍對記者說,水碗因水而生,獨到之處也在湯水,湯菜成敗全靠鮮湯提味,清湯要達到“提起來吊線線,掉下來滾蛋蛋,掛碗沾唇似水水,鮮香味醇咂嘴嘴”的標準。“大關水碗在桐城本地久傳不衰。數百年間形成了一套菜品豐富、上菜順序嚴格的水碗筵席。”張建軍說,要一碗接一碗上菜,上菜時報菜名,水碗中放一個大湯勺大家共用,舀入各自碗中,再用自己小湯勺。筵席水碗數量,喜事用雙,喪事用單。
2012 年開始,張建軍先后經營多家連鎖門店。他認為連鎖店的成立,對大關水碗的傳承與推廣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自2014 年起,大關水碗先后獲得“安慶市十佳名菜”“省級招牌菜”等榮譽,2019 年參與“水碗專用爐”升級設計,并獲外觀設計專利證書。
期待開拓一片新天地
張建軍告訴記者,坐進大關水碗店,品嘗著種類繁多的水碗,再聽一曲富有歷史氣息的黃梅調,場景結合傳統文化與美食,給人的感受不僅是酣暢淋漓的,更是立體厚重的。
對于大關水碗入選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張建軍表示將繼續制定和監督落實五年非遺保護規劃。同時,按照傳承性與原生性的要求,總結與制定《大關水碗統一制作規范技術傳承保護標準》,對各門店與學徒進行傳授。
談及未來,張建軍有多規劃,包括繼續采取直營的多渠道拓展餐飲門店,適時在外省開設大關水碗分店,擴大品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餐飲門店經營效益,擴充傳承人隊伍,提升傳承人收入水平,加強梯隊建設,在2023 年前建立大關水碗制作技藝傳習基地建設,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加入到傳承隊伍;與桐城市文化和旅游部門溝通接觸,借助桐城旅游業的發展東風,向全國乃至世界傳播大關水碗這一桐城特有的飲食文化等等。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魏鑫鑫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