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援滬醫療隊隊員 蔣旭琴
作為一名呼吸科醫生,自2020年新冠疫情發生以來,我前后兩次離開醫院參加抗疫工作。2020年8月,我有幸作為中國援非抗疫醫療專家組成員之一前往南蘇丹及幾內亞兩國支援,那段經歷至今歷歷在目,永生難忘。而這次,我作為援滬醫療隊隊員,前往上海支援抗疫,與全國各地的醫護人員一起共克時艱,幫助上海人民早日戰勝疫情。
3月30日晚上11時,我接到科室電話,主任問我是否愿意去上海支援,可需要和家人商量下再決定,我當時想都沒有想就說:我可以。
出發前,醫院對所有隊員反復進行感控培訓,重點是防護服的穿脫,要求人人考核過關。在出發前兩天時間里,我各種小心,告訴自己千萬別在關鍵時候掉鏈子,生怕自己錯失援滬的機會。這可能就是白衣戰士的一種情懷吧!
4月2日一早,穿著醫院給大家發的紅色“戰服”,我特別驕傲和自豪,醫院的領導和同事們在住院部廣場歡送我們。當時思緒一下子飄到2020年2月,也是在同樣的地方歡送赴武漢的同事,那時心里五味雜陳,有牽掛擔憂,也有些許羨慕。而沒有去武漢的遺憾當天終于畫上了句號。
我們與上海新華醫院共同接管上海市花博園復興館方艙醫院。我作為第一批進艙隊員之一,隨時待命,猶如戰士等著一聲號令即刻沖鋒陷陣。在等待進艙的間歇期,我們仍在進行進艙前的強化防護培訓。因為我們知道,只有保護好自己,才能幫助更多的人,才能更好地去戰斗!
害怕是肯定的,但是害怕的深層次原因是怕感染后就不能再去戰斗,對不起這一身“盔甲”。4號晚上,在漫長的等待中,一批一批的患者陸續到達。在醫護工作人員的引導下,大家井然有序地來到自己的床位,收拾自己的行李,沒有半點嘈雜和混亂,我一顆懸著的心也終于放下來。
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小女孩,和我的孩子也差不多大,到了自己的床位后,就拿起她的語文課本看起來。我說:“小朋友,你真棒!”小朋友從書包里拿出自己的畫讓我欣賞。她告訴我:“這才是我最棒的地方!”當時我心里特別感動,我想這樣的場景,這樣的全國齊心抗疫,也只有在我們偉大的祖國才能做到吧!
來上海短短幾日,收獲太多感動,每日酒店不重樣的營養愛心餐,收到很多捐助的生活物資,還有一張張愛心留言,這一切都刻在心里,化作動力,讓我更好地與病毒去戰斗!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葉曉 整理
編輯 王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