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皮膚黝黑,話不多,這是淮北礦業集團特級技師王忠才給人的第一印象。然而,在礦井之下,每當采煤設備出現問題,王忠才總會精準快速地給出解決方案。作為全國勞動模范、淮北礦業集團綜采平臺的技術“大拿”,王忠才憑借多年來練就的技術本領,成為礦井下的“機器醫生”。只要設備出現問題,他總能“手到病除”,全力守護礦井安全。
勤奮刻苦 練就不凡本領
1997年9月,王忠才從淮北煤電技師學院畢業后,被分配到淮北礦業朱莊煤礦綜采一區上班。因為干活勤快,王忠才很快被全國勞動模范、 “煤機大王”方國勝收為徒弟。在工匠大師的熏陶下,王忠才逐漸意識到檢修工作在礦井作業中的分量,技術的高低決定著井下的安全系數。他憧憬著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師傅那樣,從容不迫地處理各種煤機故障。為了解決維修技術難題,他經常鉆研到深夜,即使熬紅了雙眼、嘴唇裂開了口子,依然樂此不疲。
王忠才(左)。
然而,成長并不容易,王忠才第一次獨立處理機器故障就遇到了困難。一臺采煤機爬不了坡,王忠才查了很久也沒有找到原因,換了許多備件也沒能讓機器恢復正常,工友們的埋怨讓他十分懊惱。他暗自發誓,一定要學好采煤機維修技術。為了熟練掌握技術,他仔細觀察師傅的每一個動作,虛心向師傅求教,并做好筆記。在井下,他常常拿著圖紙對著采煤機一琢磨就是幾個小時,以至于經常錯過升井時間。憑著這股鉆勁,王忠才硬是把采煤機原理圖裝進了大腦。
大膽創新 解決生產難題
在工友們眼中,王忠才是“定海神針”,遇到解決不了的設備故障和難題,只要他一來就能“藥到病除”。而這,源自王忠才不斷提升的技術能力和創新精神。
看到滾筒擺動幅度,就能確定哪里的螺絲松動;借助一把螺絲刀,就能聽出機器內部齒輪與軸承運行是否異常;觀察落在搖臂殼體上的噴霧水蒸發速度就能知道搖臂溫度是否正常……這些在別人看來神乎其技的操作,來源于王忠才自創的采煤機故障處理“聽、看、摸、測、敲、悟”六步法。現在, “六步處理法”已經成為安徽礦業職業技術學院培訓部的標準教材,被越來越多的工友學習掌握。
此前,智能化電液控工作面電纜升井后,每天需要安排5個人專門清理電纜,每天每人只能清理40根,清理時會產生大量灰塵,嚴重影響維修工身體健康和作業環境。王忠才設計制作了雙排可調節式懸掛電纜清洗裝置,清洗過程中不會產生灰塵,可以一次懸掛40根電纜自動清洗,1人操作即可,而且可以比人工多清洗100根電纜。
王忠才堅持不懈地在維修過程中進行技術創新,有效解決了生產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在保障人員安全,提高生產效率、經濟效益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傳技帶徒 教學毫無保留
2018年,王忠才又多了一個新的身份 — —在安徽礦業職業技術學院任教。實際上,工作中的王忠才早已開始發揮“傳幫帶”的作用。2003年,王忠才開始帶徒弟。
“我對徒弟的要求非常嚴格,希望他們既是品格過硬,又能技術過硬。”回想起自己的成長經歷,他總希望把最好最全面的技能教給年輕一代。
“井下工作很辛苦,只有能吃苦、肯學習的人才能擔大任,有了大活才能頂上。”王忠才回憶,一位徒弟因為他過于嚴苛一度生氣、不理解,而等到徒弟很快評上技師、當上隊長,才終于明白王忠才的良苦用心。
因為技術出眾、工作出色,2010年王忠才評上了高級技師;2017年被評為淮北礦業集團“工匠大師”。如今,王忠才的團隊有四五十人。他還成立了“王忠才大師工作室”,為企業培養出更多的技術骨干。
今年初,安徽省頒發首批特級技師證書,王忠才成為24名特級技師之一,也是淮北礦業集團首批4名特級技師中最年輕的一位。 “本來以為高級技師已經到頂了,特級技師的榮譽讓我有了更多動力。”王忠才說,把更多年輕的煤礦人引領上路、鍛煉成才,將是他新的使命。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吳碧琦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