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wǎng) 大皖新聞訊 2022年4月12日,隨著疏通工作結束,時隔30多年后從淠史杭瓦東干渠三義支渠抽提的水終于能再次流到壽縣劉崗鎮(zhèn)塘面村境內。據(jù)了解,三義支渠的疏通,基本解決了壽縣三義街道以東、三義二級電灌站下游8000多畝農(nóng)田生產(chǎn)用水。
據(jù)當?shù)卮迕窠榻B,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三義街道就有人陸續(xù)在渠道上建房,加上過去居民傾倒生活垃圾,導致街道段淤實堵塞,成為典型的“腸梗堵”,瓦東干渠的水只能到三義街道以西,以東塘面村基本上用不上水。
“缺水是我們村面臨的最大問題,每到干旱年份,我們最大的期盼就是三義二級電灌站能抽出水來。”村民印象頗深的是2019年大旱,全村1.46萬畝地,受災面積達1.1萬畝,其中0.45萬畝顆粒無收。
但是,三義支渠疏通談何容易?由于三義街道段300多米支渠上建有房屋,下不去大型機械。通過反復斟酌、比選,相關部門認為在不影響30多戶居民房屋建筑的前提下,只有泥漿泵清淤技術可行。具體施工工藝是利用高壓水槍將淤泥沖散、稀釋后,通過專門抽排泥漿的水泵排出去。
清淤工作從2022年3月下旬開始。通過20多天的緊張施工,短短的300多米渠道,清出淤泥2000多立方米,清出來大量的磚頭、瓦片、碎石、酒瓶、衣服鞋子、塑料桶袋等垃圾,足足裝了好幾車。
據(jù)了解,三義支渠的疏通,基本解決了三義街道以東、三義二級電灌站下游8000多畝農(nóng)田生產(chǎn)用水,其中涉及三義村2000多畝、塘面村6000多畝。
清淤后的三義支渠,經(jīng)水利專家測量計算,過水流量基本滿足三義二級電灌站設計提水標準。這也為后期改造三義二級電灌站,解決上游7000多畝農(nóng)業(yè)灌溉用水提供了先決條件。
畢磊 新安晚報 安徽網(wǎng) 大皖新聞記者 趙明玉
編輯 王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