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醫藥全面、深度地參與疫情防控救治,應用中醫藥及中西藥結合防控救治效果顯著。近日,安徽組織了兩批中醫醫療隊馳援上海,主要負責新冠病毒感染者的中醫藥治療工作。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了解到,安徽第二批援滬中醫醫療隊隊長張國梁根據奧密克戎臨床特征與安徽救治經驗,結合方艙病人無癥狀、發熱、咳嗽、咽痛等不同特點,與專家組成員研究共同制定了皖滬一號方、皖滬二號方、皖滬三號方用于無癥狀感染者、輕型患者的治療。
安徽中醫醫療隊隊員為患者發放“皖滬一、二、三號方”。
皖滬專家共同制定中藥方劑
4月10日上午,安徽省第二批援滬中醫醫療隊33名隊員在合肥集結,在簡短的動員部署后,全體中醫醫療隊員緊急踏上了千里援滬征程。其中,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選派11名中醫專家跟隨安徽省援滬醫療隊進駐上海市崇明區花博會復興館方艙醫院,與西醫同道一起擔負起方艙醫院4個艙的醫療工作。
據悉,此次選派的安徽中醫醫療隊隊長由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張國梁擔任。張國梁從事中醫傳染病多年,師從徐經世國醫大師,曾于2020年2月擔任國家衛健委新冠肺炎重癥巡視組專家參加武漢抗疫,有著豐富的臨床與實戰經驗。今年,61歲的抗疫老將張國梁依然挺身領命,帶領中醫隊伍趕赴上海抗疫第一線。此次選派的安徽第二批中醫醫療隊中有主任中醫師5人,副主任中醫師27人,其余均為主治醫師,臨床經驗豐富,中醫功底扎實,能承擔起繁重的醫療任務。
自4月4日開艙以來,安徽中醫醫療隊迅速制定中醫診療方案、工作制度、工作流程,為順利開展中醫藥診治工作打下了基礎。張國梁根據奧密克戎臨床特征與安徽救治經驗,結合方艙病人無癥狀、發熱、咳嗽、咽痛等不同特點,與專家組成員研究共同制定了皖滬一號方、皖滬二號方、皖滬三號方用于無癥狀感染者、輕型患者的治療,同時又按照上海方面的要求,選用了上海抗疫方、疏風解毒膠囊、化濕敗毒顆粒等中成藥,充分保證了方艙里中藥供應與使用。
基本實現在艙感染者中醫藥干預治療全覆蓋
教咳嗽患者正確拍打肺經、教腹瀉患者按揉足三里、教牙痛患者做穴位按摩……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楊廣山告訴記者,他們在進艙之后,會根據患者的癥狀開展一些中醫療法,同時還準備拍攝一些短視頻,教患者學習五禽戲、八段錦,從而起到提高免疫力、疏解情緒的作用。此外,他們還準備聯合中醫情志療法,給患者聽一些音樂,緩解其焦慮、緊張的情緒。
安醫大一附院援滬醫療隊接管上海復興館方艙醫院B館方艙前,就確定了醫生每個班次的值班人員,基本保證每個班次中有一名中醫師。“皖滬1號方”“皖滬2號方”“皖滬3號方”送進方艙醫院后,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高慶華立即開始清點中藥數目,分析適用人群,討論發放流程,并在醫生微信群內再三叮囑三種配方的中藥適用人群,特別強調了老年人、青少年的用法用量,這些工作做下來已近凌晨一點。
據初步統計,開艙以來,使用中藥湯劑2000余人,中成藥400余人,中醫藥對乏力、咳嗽、低熱、咽痛等臨床癥狀有明顯的治療作用。與此同時,安徽中醫醫療隊與新華醫院密切合作,制定了皖滬抗疫一體化—中醫康復方案,將中醫非藥物療法的八段錦、穴位自我按摩、耳穴埋豆、呼吸調節等匯編成一個手冊,發放給方艙內的患者,促進患者的康復治療。
記者從安徽省衛健委了解到,4月10日,安徽省第二批援滬中醫醫療隊33名隊員馳援上海,本次抽調的援滬中醫醫療隊隊員來自于合肥、淮北、亳州、蚌埠、滁州、馬鞍山、蕪湖、宣城和省屬11家中醫醫院。此前,安徽已向上海派出一支27人進駐方艙醫院的中醫醫療隊,組建了中醫醫療專家組,主要負責新冠病毒感染者的中醫藥治療工作,他們充分運用中成藥、協定方、針灸、穴位按摩和情志調理等綜合干預措施,定期查房,掌握病情變化,完善診療方案,提高臨床療效,基本實現了所有在艙感染者中醫藥干預治療全覆蓋。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葉曉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