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在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車制造公司里,提起機電工程師汪清,新老員工都不陌生,不僅因為他長期扎根一線,工作中解決了大量的現場設備疑難問題,還因為他主導的“汪清機電維修技能大師工作室”學員覆蓋整個江淮汽車集團股份公司維修隊伍,成為各單位設備維護的核心人員。因為扎實的工作精神和對相關技能人才培養做出的突出貢獻,汪清在2020年被授予“全國勞動模范”的榮譽稱號。
汪清1994年從江蘇理工大學(現江蘇大學)電氣系自動化專業畢業,進入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車制造公司,從事機電維修工作。由于機器故障的突發性,汪清的工作需要24小時待命,檢修到晚上一兩點也是很正常的情況。有些偶發性的故障則需要長時間的觀察,有次汪清在現場盯了四十多天,就為了觀察到一個偶發故障發生時的情況,通過一次次的優化調試,最終將這一故障解決。
汪清的工作不僅是設備的維護,在自動化生產越來越普及的情況下,汪清及其同事也在一線工作中為提高生產效益想出了不少實用的創新型舉措。他曾在經驗分享中舉例,原本自動化生產線某一個工位出現停止運行的現象時是沒有任何提示的,自動化線通常值守人員少,這種停止現象發現不及時,往往導致問題處理延誤。汪清與團隊于是開始“停線顯性化”的研發,在生產線容易看到的地方加上醒目的聲光提醒,表明生產線有超常的停機,起到及時的提示功能。這個看似簡單的功能背后需要傳感器技術、可編程控制技術、總線應用技術等的應用。自動化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為了掌握先進的技術,汪清也一直在不斷學習。
2009年前后,作為有著充足一線工作經驗的機電維修工程師,汪清開始負責一些員工的培訓工作,并在公司的支持下于2011年成立了“汪清機電維修技能大師工作室”,工作室與傳統一帶一的帶徒方式不同,不僅能增加同時指導的人數,也可以加強理論與實訓的結合。汪清介紹說: “過去徒弟跟師傅干,學得快的看幾遍就會干了,但是在一塊交流學習的機會相對比較少,工作室不僅是讓這些新員工學會,還同時理解背后的理論,這樣以后可以更好地做到舉一反三,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汪清表示這幾年最大的感觸就是,帶團隊的過程中自己學到很多東西,大家在一塊交流才會進步更快。他說:“你如果僅僅是一個人在摸索,可能花很長時間都不一定能理解,甚至可能走彎路走錯路,大家在一塊可以集思廣益。”
從初入公司跟隨師傅工作學習的新人,到幫助上百位員工培訓的大師,汪清一直沒有忘記踏實肯干的初衷。他覺得工作多做幾遍總會學會,但想要做好的心是難能可貴的。 “我師父就是個很勤勞能干有經驗的人,跟著他學習我受到了很多激勵。”汪清說,而他正將這份工匠精神傳承給更多的人。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見習記者 于源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