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3月21日,記者從安徽省婦幼保健院了解到,作為我省婦幼系統最大的聽力篩查機構,該院累計對20余萬新生兒開展了聽力篩查。統計結果顯示,聽力障礙在新生兒中的發病率約0.3%~0.4%,重癥監護病房新生兒可高達2%~4%。專家提醒,通過適當預防、早期發現和適當的干預,兒童的聽力障礙大多能給予有效的治療。
11歲的王剛(化名)出生后一直生活在無聲世界里,盡管配了多款助聽器,效果一直不理想。日前,父母帶他到安徽省婦幼保健院聽力檢測中心就診,在做了純音測聽、腦干誘發電位、多頻穩態、耳聲發射 、聲導抗、磁共振和CT等一系列詳細的檢查后,被診斷為雙側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聾。3月18日上午,王剛在安徽省婦幼保健院接受了雙側人工耳蝸植入術,術后恢復良好。
安徽省婦幼保健院聽力檢測中心主任王瓊表示,人工耳蝸植入手術是當前重度-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耳聾患者最有效的聽覺恢復手段。人工耳蝸是一種替代人耳功能的電子裝置,它的原理是通過特殊的聲-電能轉換電子裝置幫助極重度及全聾患者獲得聽覺。其基于患者的螺旋器神經纖維及節細胞大部分仍存活的事實,將微電極經圓窗插入耳蝸鼓階內,貼附于蝸軸,直接刺激神經末梢,使患者感知聲響,精準有效。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兒童聽力保護的重視,新生兒聽力篩查是早期發現聽力障礙的最有效方法。”王瓊表示,新生兒應及時進行聽力篩查,初篩未通過需要復篩的嬰幼兒應在三月齡接受聽力學和醫學評估,確保在六月齡內確定是否存在先天性或永久性聽力損失。通過適當預防、早期發現和適當的干預,兒童的聽力障礙大多能給予有效的治療。必要時也可以在孕期檢測家庭成員是否攜帶耳聾基因,對生育咨詢有指導意義。
華玲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葉曉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