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陽春三月,樹吐新芽,花綻笑顏,街頭不再是冬日光禿禿的模樣,游人們走到花間林間欣賞美景,感受自然的美好。而在這一片新綠與嫣紅的背后,是植綠護綠人日復一日的守護。3月12日是一年一度的植樹節,本期家周刊走近植綠護綠人,了解他們辛勤的付出,學習他們護綠的精神和品格。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55歲的程忠說自己是“林二代”,父母都曾在林場工作,自己也與山林相伴幾十年。與偷樹的人斗智斗勇,林中調查時被地上的竹簽差點戳穿腳背,清明節時背著幾十斤重的滅火器跑幾公里趕著滅火……從“砍樹的人,到看樹的人”,程忠看到野豬成群結隊穿行馬路,看到此前很少見到的老鷹來捉家養的雞,看到以前只聞其聲的麂子也在山中現出身影。這些都讓以山林為家的他,感受到山林越來越美。
巡查時不慎被竹簽戳腳底
宣城市宣州區宛陵林場夏渡分場八角管護站辦公室在山林里,距離宣城市區大約20公里。3月10日上午,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從宣城市區趕往八角管護站,經過了一段省道后,又開了幾公里顛簸的土路,還看到了蹦蹦跳跳穿過山路的松鼠,開到最后一段水泥路的盡頭,看到了站在辦公室門口的程忠。
55歲的程忠是八角管護站的站長,已經在這里工作了 16 年。他的愛人也曾是這里的職工,前兩年已經退休,夫妻倆工作和生活都在這片寂靜的山林里。程忠的父母都曾是護林員,他也從18歲時就成為一名護林員,2006年被調到八角管護站。管護站辦公室墻上掛著一面地圖,上面用不同顏色標注了管護站轄區山林的不同區域。“我們管護站轄區山林一共14239畝,現在有5個人,每天都要在山里巡邏。”程忠告訴記者,破壞林地林木、非法獵捕野生動物、防火防盜等都是他們在巡邏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程忠的右腳底有一個兩年前留下的疤痕,他告訴記者,當時他和同事在山林里調查衛星圖上一塊圖斑的情況。“當時要跨一個水溝,我抬腳一跨過去,正好踩到一根竹簽,扎到腳底板,差點從腳背穿出來。”程忠說,當時一陣鉆心的疼痛,用了很多紙都止不住血,最后休息了一周才恢復工作。
墻上和心里各有一幅地圖
每天早晨上班后,程忠和同事會帶著一把彎刀,騎著電動車,往林場不同的方向巡邏。“馬上清明節了,是防火的重要時期,我們巡邏的時候還要帶著滅火設備。”程忠告訴記者,在八角管護站工作了十多年,曾遇到過兩次清明節時與林場交界的村莊失火的情況。
“有一年清明節,我們巡邏時看到老遠有地方冒煙,就騎著車趕緊過去,最后一段路車到不了,就背著滅火器跑,那個滅火器有30斤重,我們跑了有十分鐘。”程忠對記者說,跑到現場時他和同事已經滿頭大汗,但顧不上緩口氣趕緊滅火,一個多小時后山火終于全部被滅,兩人已經全身濕透了。
在八角管護站工作了 16 年,程忠說,“墻上一幅地圖,心里也有一幅地圖。哪里可能在清明、冬至發生失火,哪個村與林場交界的地方可能會有人開荒,揚子鱷實驗區哪個水塘可能會有人放地籠,這些情況都在心里有一幅地圖。”程忠說。
山里的野生動物越來越多
程忠告訴記者,與山林相伴幾十年,他發現近年來老百姓生態保護的意識越來越強,偷盜林木、非法獵捕野生動物等情況已經十分少見,野生動物也越來越多。
“山里野豬膽子大得很,有一天晚上我看到兩只大野豬帶著一群小野豬過馬路,我們車子經過的時候它們一點都不害怕,還是慢悠悠地走。”程忠說,以往山里很少能見到老鷹,但現在還能看到老鷹來偷家里養的雞,以前只能聽到麂子的叫聲,現在還能看到麂子,說明野生動物數量變多了。
程忠和妻子現在工作和生活都在林場里,偶爾有事的時候才會外出。“平時我們吃過晚飯后喜歡散散步,與林場已經有了感情,覺得日子過得挺幸福。”程忠笑著說。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曹慶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