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程琳,現任屯溪區司法局老街司法所所長、老街公共法律服務站站長。在司法戰線上,她始終懷著一顆赤子之心,堅守“面向群眾、依法辦事、為民服務”的個人信條,開展基層司法行政工作,獲評全市人民調解標兵、普法先進個人,全國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先進個人等,她所在的司法所先后被評為省級示范司法所、全國先進司法所。
加強學習,推行多渠道多形式普法
2004年至2014年,程琳一直在屯溪區司法局機關科室工作。2015年,她調任基層一線工作后發現其現有的知識儲備不足以處理基層工作。“我意識到,只有加強學習,提高自身業務素質,才能適應工作需要。”程琳說,她開始主動學習相關法律法規,在鉆研書本的同時還向老同志請教,業務能力有了較大的提高,為后來的基層行政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程琳為老街景區居民普法。
在基層工作一段時間后,程琳意識到,不學法、不懂法、法律知識淡薄是引發矛盾糾紛的根源,因此,多渠道多形式普法勢在必行。之后,重大節點上、各類主題宣傳教育活動中,調解糾紛的現場,上門走訪兩類人員時,為來訪群眾辦事中,都成了程琳宣傳法律、普及法律的場所。
程琳在做入戶普法宣傳。
此外,程琳還定期到轄區學校進行法治宣傳教育,“七五”普法期間,她參與和帶頭組織的各類法治宣傳活動達150余場。“希望通過多途徑的普法宣傳教育,讓居民學會依法表達利益訴求,依法維權,依法解決各種矛盾。”程琳表示。
提升法援窗口接待質量,重視每一個案件
屯溪區老街街道下轄3個社區,常住人員2萬余人,轄區內有著名旅游景區屯溪老街,同時老街街道還有兩個棚改地塊,因此矛盾糾紛呈現多樣性、突發性的特點。程琳結合街道實際,整合街居調解力量,指導和帶領基層調解員化解了大批矛盾糾紛。
2021年3月9日,居民汪某騎著自行車,與某建筑公司員工駕駛的重型罐式水泥攪拌車發生碰撞,造成汪某當場死亡。事發后,死者家屬與肇事方公司就賠償問題一直爭執不下,無法達成協議,雙方共同向事發地老街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接到申請后,程琳多方了解事發當天的具體情況及死者方的家庭情況,調取了交通事故處理大隊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在弄清事實的基礎上組織雙方當事人進行調解。
在調解過程中,由于雙方訴求差距較大,對立情緒深,互不讓步,調解陷入僵局。見此情況,程琳將雙方當事人分開,一對一地與雙方當事人反復宣講有關法律、法規,指出訴訟耗資耗時,雙方應以"和"為貴,并列舉相關案例進行疏導教育,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終收到成效,雙方最終達成一致調解協議。一起因交通事故引發的死亡賠償糾紛終在人民調解桌上握手言和。據統計,2020年至今,程琳指導參與調處90余件,化解因意外死亡引發的重大糾紛2件,無“民轉刑”案件和群體性事件發生。
老街的背街小巷下崗人員多,是屯溪區弱勢群體的主要聚居區。所以,程琳常常利用普法時機宣傳法律援助工作條例,從上下班制度、文明服務承諾入手,提高法律援助窗口的接待質量。在接待申請人時,她耐心聽取當事人陳述,不推諉、不搪塞。“只要符合援助條件,絕不漏受理1件,對不符合受援條件的申請人,我也會妥善做好法律解釋和思想穩定工作,并告知其解決渠道。"程琳說。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汪艷
編輯 王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