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缺證據、沒合同,一樁“討薪案”難倒了包工頭,最終還是法官主動出馬,鎖定證據,將這樁疑難案件調解成功。金寨縣人民法院近日審結了一起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經過法官的耐心調解,雙方當事人當場握手言和。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2月22日下午從金寨縣法院了解到案件詳情。
缺少證據 原告犯愁
2016年起,原告胡某從被告陳某處承包了位于金寨縣的三處工程,完工后,原告胡某多次催促,但雙方未能就總工程價款進行對賬結算。始終拿不到工資的胡某無奈只能根據自己記賬本的數額于2021年12月向金寨縣人民法院起訴。
但在起訴時胡某卻遇到了難題,這起案件既沒有合同,也沒有對賬單,唯一的證據就是自己的記賬本,但對方也沒有在上面簽字,此種情況下起訴很可能被法院以證據不足而駁回。
“活是我2016年干的,我們這些老百姓能包到活都不錯了,哪還敢去跟老板談條件,我自己有記賬本,這么多年我年年都去找老板對賬,老板總是拖,就是不給我簽字,我沒辦法只能到法院來起訴……”胡某欲哭無淚。
法官出馬 鎖定證據
建設工程領域,層層轉包、分包,通常到包工頭這一層法律意識淡薄,為了攬到工程,可能不簽合同,活做完了想找老板對賬就很被動,要工程款時手上一點證據都沒有。若起訴被駁回,會導致原告辛苦勞動的血汗錢付之一炬,進而引起更大的矛盾,“案結”與“事了”怎樣才能有機統一呢?承辦法官饒德麗陷入了沉思。
本案開庭審理時,被告陳某未到庭,代理律師以雙方沒有合同關系抗辯,要求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饒法官從記賬本入手,根據記賬本上三處工程的地名及工程單價,當庭向被告本人通過免提電話的方式發問案件細節,尋找雙方成立合同關系的蛛絲馬跡。最終,被告承認了雙方之間的建設工程合同關系,但繼續抗辯工程款已付清,不愿意調解。
找準焦點 半天解紛
庭審結束后,為平等保障原被告雙方的權益,饒法官限期組織雙方進行對賬結算,但被告因疫情等種種原因一直拖延對賬,法官多次向被告及其代理律師釋明實質性解決糾紛的重要意義。
今年2月18日上午,被告安排其代理律師和員工到法院對賬,當雙方就案涉三處總工程款數額達成一致意見時,被告已付工程款成了案件的焦點?,F有轉賬記錄能夠證實被告方尚欠工程款6萬余元,但被告代理律師突然提出還有一次8萬元的轉賬記錄因銀行卡注銷未能及時調取,要求另定時間調解。
饒法官當即提出附條件的調解方案,即若一定時間內被告提交了有效轉賬記錄,尚欠工程款相應扣減。原告也表示完全同意,并表示多退少補。后被告代理律師與被告本人電話溝通,鐵證面前,被告不再抵賴,提出了可一周內付清但減少總數額的調解意見。原告也做出讓步,經過足足半天時間,雙方最終達成了調解協議,被告于2月28日前支付給原告42000元。至此,這起一波三折的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調解成功。
手寫信件 真誠致謝
“我與陳某建設施工合同糾紛一案,多謝饒法官多次調解,現在該案以調解結案,我應得的辛苦錢、血汗錢在法律上也得以保障,真心感謝實心實意為人民辦實事的饒法官。”2月21日,饒德麗法官收到了一封手寫的感謝信,信件雖不長,卻承載了一位當事人對法院的感謝,對法律的肯定以及對新時代法官的肯定。
馮媛 張盼盼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竇祖軍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