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年近40歲的方子龍,元宵節當天起了個大早,7點多鐘就從當涂趕到了新橋村“天門儺舞”活動室,為“跳臉子”化妝、穿戴,戴上儺舞面具等表演做準備。方子龍說的“跳臉子”是村民的叫法,其實它叫儺舞,方子龍一跳就是10多年。
方子龍是當地村民,也是當涂儺舞協會副會長。“跳臉子過去一跳就是三天,連中午吃飯都沒有時間。今年特殊情況,街上要拆遷了,也許是最后一次跳了,但看到村民很高興,我也不覺得累,儺舞表演讓我懂了不少民俗文化常識,從我的爺爺的爺爺開始,到我是第5代了,我今天特地將兒子也帶來了,讓他感受儺舞表演的氣氛。” 方子龍告訴記者。
2月15日是傳統的元宵節,當涂縣太白鎮新橋村塔橋街村民自發舉辦“三圣儺舞”民俗表演活動,吸引了周圍不少居民前來觀看。
三色臉譜儺舞 祈求一年平安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在現場看到,三位表演者佩戴紅、綠、黑三色臉譜,紅臉譜代表太陽。關于它的歷史,有的說封神榜里的人物趙公明,也有人說是漢朝時期古鎮上的一個文官,因為遭到奸臣誣陷而慘遭迫害,人們為了紀念他,制成紅臉譜。
綠臉譜代表萬物,是傳說中的谷物神,也有認為是封神榜的人物鴻君老祖。
黑臉譜代表黑夜,代表人物是遮蔽神,傳說是蔽天將軍。手握狼牙棒,上指天下指地,橫掃一切妖魔鬼怪,保一方人們平安。
據組織者介紹, 儺舞原是古代祭祀性的原始舞蹈,舞者佩戴形象猙獰的面具,裝扮成傳說中的"方相氏",一手持戈、一手持盾,邊舞邊"儺、儺……"地呼喊,奔向各個角落,跳躍舞打,搜尋不祥之物,以驅除疫鬼,祈求一年平安。
當涂縣的“三圣儺舞”伴奏樂器簡單,一般為鼓、鑼等打擊樂。他們引導著三位儺舞者行至每家每戶門口時會繞兩圈,擺開架勢,用辟邪圈套住村民,而所到的村民家戶主會燃放鞭炮,以求賜福鎮宅,保佑平安。表演時鼓樂吹打,前簇后擁,十分壯觀。
離開時,戶主會將準備好的紅布條,系在舞者高2米多的“應欄”上,而后捧出茶葉蛋讓三位儺舞中撫摸,據說吃了這樣的雞蛋能辟邪健身,遇到孩子,黑者還會用手中的鎖鏈,刮幾下小孩臉龐,以求祛邪逐疫,表現了人們對健康長壽的渴求。
三圣儺舞 三次上了央視
一位村民告訴記者,他們新橋村塔橋街就要拆遷了,村民要求最后跳一次。正月十五鬧元宵跳臉子,給村民留下一些美好的記憶。
方子龍說,今年新橋村整體拆遷,對于三圣儺舞這個非遺傳統表演,明年是不是還能辦的起來。如果今后還要表演,他將召集村民,讓三圣儺舞世代傳承下去。
“三圣儺舞,自漢朝以來一直流傳到現在。每年正月十四到十六,都是村民自發組織,它已經被被列為馬鞍山非物質文化遺產。 新橋村的儺舞表演從村里跳到了當涂縣,前幾年還被邀請到浙江麗水,江蘇鎮江、黃山表演,還三次上了央視13頻道。”村民芮日亮說。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孫芮 文/圖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