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近日,因不滿小區業主委員會相關賬目不能公開,蚌埠市一小區8 位業主將小區業主委員會及相關負責人告上了法庭。業委會相關賬目主要與小區公共收益有關。隨著城市發展,不少小區在日常管理中會獲得廣告費、物業租賃費等應屬于全體業主的公共收益。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采訪中發現,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小區公共收益金額存在差距。專家表示,小區公共收益的規范管理需要業主委員會的參與,但同時也應設立監督機制。
小區門口大棚出租費用是敬亭苑小區公共收益的主要來源。
【小區現象】公共收益金額差距明顯
宣城市民小葉近日發現,自家所在樓棟一樓的宣傳欄里,貼了一張小區公共收益收、支、結存情況公示表,其中公示了2021 年下半年小葉家所在的小區公共收益的情況,收入主要來自車位經營、場地租賃和社區傳媒,共計三萬多元,支出只有1000 多元的稅費。“以前也看過這個表,但也就是看看。我們小區沒有業主委員會,對于這些公共收益算得對不對,能用于什么,我一點也不知道。”小葉說。
公共收益多少,在宣城市區不同的小區差距明顯。“我們小區都是多層,沒有電梯,沒什么廣告,也沒有場地租給人家搞活動,所以沒有公共收益。”宣城市區西林二村小區物業公司工作人員2 月8 日對記者說。同樣沒有這方面收益的還有觀唐小區。“我們小區比較小,業委會解散了,有人來做廣告我們沒同意,錢不多,可能還會讓業主質疑。”觀唐小區物業公司工作人員表示。
2 月8 日,在宣城市區紫金嘉園小區入口處的墻上,記者看到了一張小區公共收益收支情況公示表。公示的是2020年下半年該小區公共收益情況,收入只有1000元,是公共部位廣告收入,而支出包括經營管理成本和公用設施設備維護共計十多萬元。“我們小區小,只有90多戶,公共收益錢很少,收支很不平衡。”該小區業委會一位成員對記者說,業主們對公共收益并不關心。
敬亭苑小區業委會公示收支情況。
【記者走訪】有小區收益結余60多萬
宣城市區敬亭苑小區已建成20 多年,小區規模較大,有1410 戶。小區位于城市中心,緊鄰一家大型醫院,小區公共物業較多,包括門面、倉庫、車庫等。這些物業租賃的費用就是該小區主要的公共收益。
2 月8日上午,在敬亭苑小區門口的宣傳欄上,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看到了多張該小區業主委員會收支余情況公示表,時間從2019年11月至2021年10月。收入主要是門面、倉庫、車庫的租金費用,支出則包括物業補貼、樹木修剪、辦公費、通訊補助等等。截至2021年10月,敬亭苑小區業主委員會賬戶上結余64萬余元。
“這都是我們的賬目,每一筆都有記錄,業主有疑問也能來查。”敬亭苑小區業主委員會主任董金昌在辦公室的抽屜里拿出了多個賬本。據其介紹,他們是小區第四屆業委會,接手前,特地請專業機構對此前業委會的賬目進行了審計,后來又到銀行設立了專門的賬戶,近年來的收支都遵照財務制度執行。“每一筆小的支出,都最少有業委會兩位成員經手,給物業公司的補貼依據合同來,像樹木修剪費用比較大的支出,會提前公示征求業主意見。”董金昌介紹,該小區還有財務監督小組,成員不是業委會成員,可對業委會的財務情況進行監督。
記者在該小區隨機采訪了幾位業主,對于公示的業委會收支情況,有業主表示看過,但并不十分相信,也有業主稱沒有注意到公示表。
由于賬戶結余資金較多,且每年都在上漲,敬亭苑小區業主委員會考慮將這些錢以分紅的形式直接發放給業主,預計每戶能分到幾百元。“目前有這個想法,但肯定要先征求全體業主的意見。”董金昌說。
【部門回應】公共收益如何用有規定
小區公共收益應該如何管理?用于什么?2019 年10 月1 日起施行的《宣城市住宅小區物業管理條例》中規定,“業主大會成立前,物業管理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的使用、經營方案由開展物業服務的單位組織制定。所得收益的百分之七十納入物業專項維修資金,百分之三十用于補貼物業服務費。”
宣州區住建局物業辦負責人2 月9 日告訴記者,該區目前未召開業主大會、組建業委會的小區,公共收益70%按照規定要納入物業專項維修資金。對于已經組建業委會的小區,該負責人表示,公共收益的收支情況應該向全體業主公示,一些大額支出應向街道辦事處、居委會報備,并征得業主同意。
上述《條例》還規定,“業主委員會應當于每年三月底前以書面形式在物業管理區域內顯著位置公布上一年度業主大會、業主委員會共有資金繳存和結余等經費收支情況,接受業主監督。對于未組建業委會的小區,物業服務企業應當將公共收益的分配和使用情況在物業管理區域內主要出入口等顯著位置公示,未公示的或被罰款。
【專家聲音】公共收益屬于全體業主
“包括車位收費、樓梯間廣告、物業用房出租等,合肥有的小區一年公共收益可能有上百萬元。”合肥學院房地產研究所副所長凌斌2 月9 日告訴記者,這些公共收益屬于全體業主,要如何科學規范管理和使用,應該有業主大會和業主委員會的參與。
凌斌表示,目前安徽省還有地市未出臺物業管理方面的地方性法規,由于各地情況不同,物業管理工作需要更完善、貼合實際的法律依據。他認為,為了保證小區公共收益的公開透明,應該建立監督業委會的制度,對公共收益的收支情況進行監督。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曹慶 攝影報道
編輯 王翠
請輸入驗證碼